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 我们处于枣核状社会中段的阶级虽代代出几个名人,但也不过是凤毛麟角的几个“精神贵族”或“文化贵族”。大多数说到底还是只有“打地洞”的作为。这鼓鼓的中段也分上中下。上中段的人多是不与下中段的人来往过多的。一是怕沾了晦气,二来也没共同语言。恰是这中中段的阶层,可上可下。与上中段有共同的爱好和情趣,又和下中段有共同的焦虑和郁愤。如果生于中中段,自己又努力,或许今生今世可攀爬上个上中产。不过,那攀爬还是很艰辛的。多数的中中段们满足于“得过且过”,安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不然,那枣核的中段不会永存的那么大。我父辈努力了,但却攀上上中段。
中产阶级是永存的。古时,自耕农们,商人们就是现今中产阶级分子们的“祖先”。我的商人祖辈们,的的确确是个典型的中中阶层。不过,按父亲的说法,我家是一代白金一代废铁。想来,我祖父就是个废铁一代。
自我祖父败了家,我父亲和他的弟妹们已跌到了下层阶级的边缘了。所幸的是,多读了几年的书,学到了许多的新思想,比无文化的工农们有更灵光的脑子。过惯了安逸生活的他们,是不肯轻易地放弃过去的美好。千方百计地要将它找回来。日本人的侵略和占领恰在此时做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本不喜闹事的中产们也懂了,只有抗日才能救中国亦救自家的道理。到父亲懵懵懂懂一腔激情要“救中国”时,国民政府已是远不可及。加之,那时的共产党的的确确是非常的清廉,因为大家都是一穷二白,除了命有一条,别无所有。父亲远走苏北,革命去了。
到了我辈出生之时,天已翻了,地已覆了。中国已没了阶级。已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平等社会。这时的父亲还年轻。有一个自己喜欢的工作、满意的收入、美貌的夫人、健康聪明的儿女,觉得不忠于共产党,不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真是伤天害理了。不幸,他后来的仕途不太平坦。一场文化大革命却革到了自家的命。下放五七干校,连夫人儿女也一起去农耕了。当别家的孩子们都早早地被照顾去了军队,自家的孩子却要走知青之路。这时的父亲才意识道自己一代也没煉成金。到了晚年,他还是很安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现状。
我辈却很感谢父辈们为我们奠定的基础。没大富大贵,却没缺吃少穿。没早早当兵,却踏踏实实地多上了几年的学。知青三年也没白过,洗净了我辈的娇气,学到了一辈子受益的坚挺。父亲虽没成金,但也不是废铁,是块好钢。我辈亦如此。我辈知道父亲的努力。他在世时已多次向他陈述了自己的千感万谢。父亲觉得这是对他最大的孝敬。一辈子没白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