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柳之买房焦虑 05:柳柳的 “姨”

【本章简介】柳柳起床后去楼下的小 Café 用早餐。,她坐定点好餐后,仍然犹豫要不要给老爸回电话。她其实更想与被柳柳称为 “姨” 的继母通话,发泄自己的郁闷。两人之间的关系更像是 “闺蜜”。

****** 详文如下  ******

柳柳走出共租单元套房。玄关门在她身后自动磕上。柳柳还是谨慎地检查了一下门是否锁好。这是她在英国学会租房后养成的习惯。“高种姓” 女生虽然将柳柳精神霸凌得不轻,但确实促使娇娇女柳柳快速进入现实社会。柳柳恨被他人称为 dimwitted rich doll,但心里还是挺看不上过去的自己。无论是 “呆傻” 还是 “聪明”,她过去是很不会 “生活”。

她乘电梯下楼时,想到:“还是要尽快找到一处独门独户的住所。既然买不成独立屋,单独租一套 one-bedroom (一卧套间),总归可以吧?一卧单元套间的月租金该是多少?Gosh, 又不懂生活了。好吧,回头好好查查。但必须要交通方便,生活便利。就像现在的这个位置。” 

柳柳的 “生活便利” 很简单:不用她整日琢磨超市里的减价商品。买回一堆生肉、生菜,回头还得动手摘洗、蒸煮、焙炒。她如今吃惯了速冻食品和饭馆,怕是一时半会儿改不了这个不好习惯。她会心一笑,暗想到:“嗯,会做饭,会烘焙,必须是择偶的条件之一。我得有人伺候,不是我去伺候别人。好吧,rich doll,be it ……”

到了楼下,她向附近的 Café 走去。对柳柳而言,完美的早餐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必备。柳柳临时租房的 condominium(共管公寓),位于多伦多市中心区和上城区(uptown)的交界带。因为有 zoning regulation (分区规定),楼房本身只有六七层。而且位于中产家庭喜欢的 leafy neighborhood (绿树成荫的社区)。楼前的马路在白日很热闹。尤其在上下班高峰期,可谓车水马龙。路两边颇有几家咖啡店、烘焙店和特色小饭馆。在柳柳看来,如今一个城市的特色小店多不多,应该是衡量那个城市的国际化标准之一。在柳柳看来,她现在所处的这个区块,相当国际化。不过,她被告知,只是比较 Anglo-Saxon 化。她生母,那位加拿大籍华裔,指出,这一带缺乏 Francophone (法语国家)商务和住户。

柳柳去的这家 Café 的隔壁的隔壁的隔壁 …… 有一家星巴克咖啡店。但她有意不去那种连锁店。在欧洲住长久后,人容易产生一种偏执:只饮星巴克又贵又不具特色的美式咖啡,是对咖啡文化的某种轻蔑。她更喜欢欧洲人的 Style:坐在 Café 里或露天阳伞下,享受清晨那杯美妙的浓缩咖啡。那种浪漫氛围满满的慢节奏,优雅、古朴。柳柳偏执地认为,星巴克或类似的连锁店,太大众化,缺乏个性。

她点了一份 mini quiche(小乳蛋咸饼),一个 pistachia macaroon (开心果填料马克龙),和一份土耳其式咖啡。自我服务了一满玻璃杯清水。她突然想到在高中时,第一次参加学校组织的 field trip,跟着同学们一起去罗马旅游,才尴尬地意识到,在那里喝杯清水也必须花钱。小时候因为有家人们的照顾,对 “滴水贵如油” 不能理解。直到要以穷学生的身份参加学校组织的 field trips (实地考察),必须穷游欧洲时,方开始理解那句话的含义。想到这里,柳柳面带着会心的微笑,找了一个靠窗的角落位置坐下。

她看了一下腕表。接近上午九点。那就等于那边的晚九点左右。在这个点里,老爸一定在家。她老爸岁数大了,地位高了,常借口 “有家有口”,推掉不必要的应酬。这会儿,可能正靠在舒适的长沙发上,半睡半醒地看电视上正在播放的体育节目。那位 “姨” 也可能正倚偎在他身边 …… 不过也可能没有。 老爸和 “姨” 之间的关系更像是搭伙过日子。他们坚持为对方留下必要的私密空间。但又常常是双出双进,夫唱妇随。两人早上上班共享一辆有专职司机的保姆车。晚间睡觉共享一间卧室和一张大床。

柳柳一直很想知道,他们入睡前会不会继续讨论 “工作” ?

在外人看来,“姨” 是个颇具争议的人物。她是老爸在办理离婚时雇用的 “家庭法” 专业律师团队里的助理律师。在老爸那场谈判了很久的离婚官司彻底搞定一年之后,老爸将  “姨” 招进了自己的律所里。 据说,当时搞得律所的某位高级合伙人不很痛快。作为交易,同是合伙人的老爸同意提拔那位合伙人不太合格的亲信为初级合伙人。 

加入老爸的律所后,“姨” 不再接手 “离婚” 案,而是改为 “商务法”。但是老爸律所接到的许多商务纠纷案件中,或多或少掺有正在离婚的双方之间的股权和股份纠纷。但凡有类似纠缠不清的案情时,老爸常请 “姨” 作为他的助理律师。 她是女性。常人会以为她更容易心软偏向弱势一方。在多数情况下,弱势一方是女性。但那些人往往会忽视 “姨” 有着异常冷静的头脑。老爸请她做助理,是因为她对 “家庭法”,极为熟悉。她能够从另一个角度分析一起案情,用以平衡双方的利益纠纷。 

如今的柳柳时常和 “姨” 讨论 “离婚”、“继承” 这类清官难断的案例。她要的也是 “姨” 的另一个角度:“ 姨,我们最近学到一个案例 …… 要是同样的案例发生在国内,您会如何分析?” 柳柳从中学到了星星点点国内民事法知识。

在 “姨” 加入柳柳爸的律所三年之后,他们正式宣布结婚。这不得不引起许多人的猜疑。 鉴于柳子季有个曾经的 “花花公子” 的不光彩经历,坊间曾有谣言,要么 “姨” 是 “小三熬出头”?要么柳柳爸面临 “老来得子”?柳子季否定所有的无事生非。奶奶曾明确地告诉柳柳:“柔柔,无稽的谣言止于智者。离婚前,你爸是受害者。离婚后,你爸独身了三四年。他又不老,怎么就不可以再次 ‘真爱’ 一个人?”

柳柳爸和 “姨” 是真爱。他们结婚后,“姨” 就宣布,她不打算生孩子,不打算再给柳家添人口。“姨” 是老爸律所的福星。自从有了 “姨”, 律所的业务量蒸蒸日上。如今老爸在律所里,唯我独尊。过去的高级合伙人退休了。那位硬被提拔上来的亲信,也知趣地另谋高就。如今坊间多用 “柳律师” 代替律所的正式名称。

虽然柳柳听到过 “柳家男子多情种” 的传闻,但老爸对 “姨” ,似乎是专心专意。柳柳猜测,可能 “姨” 的美丽和睿智,恰恰抓住了老爸的某种审美点?柳柳记得第一次和 “姨” 见面时,并没有觉得 “姨” 像明星一般闪亮。那时,柳柳还是初中生。但确实被 “姨” 的微笑和风趣折服。

集才华与美貌于一身的 “姨” ,目前仍然只是 “骨干律师” 而已。律所给她开得工资不低。当然她带回的效益更高。据说,包括奶奶在内的商界女强人们,喜欢找 “姨” 为他们解惑。 “姨” 是名副其实的 “金牌律师”,也是老爸律所的另一个名片。但为什么不是 “合伙人” ?柳柳听奶奶解释过。 “不开夫妻店” 是老爸和 “姨” 成婚的条件之一。而且他们有婚前协议。一旦分手,“姨” 将干干净净的 “净身出户”。奶奶说:“有想法且有能力的人,终能白手起家。她若想做个某律所的合伙人,总可以另起炉灶。咱们女人不能一辈子只靠男人,对吧?柔柔,你将来也会面临类似的情况。 比如,你可以到你爸的律所里实习、练手,但做不成你爸律所的合伙人(partnership)。这是你爸立下的规定。跟着他干可以;想与他平起平坐,没门。你听好了,孩子,你要是有本事的话,就打下一片自己的天地。就像你奶奶一样。要是没本事的话,你仍可以 ‘混吃等死’ 。爷爷给你们姐弟们分别留下的遗产,保你一辈子舒适无忧。” 

“奶奶,我明白您的意思。我觉得我还不至于堕落到 ‘混吃等死’ 的地步。我堂姐能做独立女性,我也可以。我也不喜欢总生活在家长们的阴影里,包括您的。” 柳柳记得几年前当她和奶奶八卦家长里短时,她志气冲天地回答到。接着她提醒奶奶:“不过,奶奶~,小鸟们翅膀还不够硬朗的时候,是不是可以回归老巢?奶奶,我可一脉相承了我爸的 ‘成熟晚’。需要您多照看我一些年。” 柳柳的乖巧出自于她从小就明白奶奶的护犊子性格。她奶奶可能在外是女强人,可在柳柳眼里,奶奶永远是慈祥的奶奶。

但是,今日坐在 Café 里的柳柳看不透她奶奶了。昨日她奶奶先是顾左右而言他,后来突然爆发的怒气,使得柳柳开始怀疑她是否还有 “混吃等死” 的本钱。“富不过三代。我可是第三代呀。是不是轮到我背运啦?天啊,我要不要出门去踩踩狗屎? ‘混吃等死’ 可是我的 Plan D …… ”

那年,柳柳面临本科毕业。但她仍然不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依照她的喜好,她更愿意继续向文学、艺术和西方艺术史这个方向发展。但后来经不住家长们的反复逼迫,尤其是在 “姨” 的一番卓有成效的开导后,她最终报考了法学院。一来,即便是学霸,绝大多数主修纯文学的本科毕业生,百分之百的是 “毕业即失业”。假如坚持走纯文学道路,唯一的出路是继续研学。熬个五、六年,甚至七、八年,拿下文学博士学位。即便具有博士学位,研学纯文学也不可能有光明的就业前景。二来,柳柳也同意,既然有兴趣继续读书,能考入实用的法学课程,尤其是 Combined Programs,无伤大雅。反正她本人和家人们对她能否被心仪的法学院录取,根本也没报有什么希望。假如将来继续研学纯文学,不要说柳家有经济能力提供她足够的学资,她本科毕业时的成绩很优秀,也能请到写出给力推荐的教授们,进入某个世界排榜头五十名的综合大学,不是可望不可即的事。进不了法学院就进文学院,是富家小女生柳柳那时的 Plan B。至于 “混吃等死”,只是那时的 …… Plan D。

故而,当柳柳收到心仪的法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后,惊喜异常。柳柳 “恨” 考试。可能正是因为那种 “恨”,她肯下 “狠” 功夫,肯专心致志地应付各类必要的测试。她内心深处隐隐然有一股要与 “天才” 堂姐较量的劲头。她不肯相信自己的能力真会与堂姐的相差十万八千里。过去是那样,今日也是那样。 虽然柳柳的本性很有些 happy-go-lucky (无忧虑),但 “混吃等死” 似乎是她心底深处永远的 Plan D。

今日却有些不同。“要是柳氏大厦坍塌了,柳柳可就没有 “混吃等死” 这条选择了!嗨 ……” 柳柳深深的一个呼吸后,不想再去烦心不值得烦心的事。她 happy-go-lucky 的本性再次占了上风。一夜的不安和烦恼,此时已被浓香的土耳其式苦咖啡驱散。她慢慢咀嚼着马克龙,沉浸在香、甜、苦三种美味的享受之中。脑海里还在犹豫是否应该给老爸回话了。“还是和  ‘姨’  聊天让人开心。烦人的老爸 ……”

“姨” 的岁数正好比她大一轮。同属性。生日也相差不远。柳柳第一次和她见面,就觉得 “姨” 像她的另一位姐姐。“姨” 的琴棋书画水平,很糙。柳家儿女们都有一手祖传的好书法。“姨” 的书法水平不但不如柳柳的,甚至是那个 …… “实在不敢恭维”。她的钢笔字,也是人见人嫌。潦草到了不得章法的程度。 柳家的女子们多少会玩些 “桥牌” (Contract Bridge)。但 “姨” 却特别烦打牌。她直言不讳,玩牌是在浪费时间。受她的影响,老爸也对玩牌逐渐失去兴趣。每次被奶奶点名组对儿打桥牌时,老爸都会强调:“妈,只能陪您玩两把,就两把。玩多了,老婆不高兴。陪您玩两把,算是孝敬您。” 奶奶笑说,单从 “妻唱夫随” 这一点上看,柳子季是真爱他的 “新老婆”。

“姨” 的本事并不在于那些大家闺秀们的必备技巧上。她是一个摩登时尚达人。一块旧布披在身上,就能走出时装秀的步履。在时尚审美这一点上,不但柳柳自愧弗如,连常与各类设计师们打交道的奶奶,都赞叹 “姨” 敏锐的时尚眼光。柳柳觉得,奶奶同意爸爸再婚的另一个原因,可能是被 “姨” 忽悠得以为,找到了一个与她有着同样审美意识的忘年交?奶奶却说 “姨” 是她向民间窥望 “流行时尚” 的窗口,是风向标。奶奶有时会拿出自家店铺设计制作的时尚首饰的样品,让 “姨” 鉴定是否符合当代草根小资群的喜好。“姨” 是柳氏家族的草根代表。

有件事,让柳柳终身难忘。发生在她高中毕业的那个暑假里的某一天。“姨” 和柳柳一起去某时尚区逛街。那天,“姨” 穿戴得像,自嘲为,“县城贵妇”。浑身上下的高仿名牌。除了那对货真价实的 Chanel 时尚装饰耳坠之外。 逛着逛着,她拉着柳柳进入某名牌包包专卖店。

“姨” 先是极有耐心地听着一位销售姐姐的忽悠。然后开始问东问西。闲在一边很觉着无聊的柳柳,多看了几眼展示架上的新款包包。见柳柳对那款包包有兴趣,“姨” 来了劲头。开始向销售姐姐询问每一道工序的 “法语发音” 。在得知销售姐姐根本不通外语后,“姨” 顿时拉下脸,摆出了一副 “我有钱我怕谁” 的 “县城贵妇” 架势。她用命令的语气要销售姐姐叫来 “既能说汉语,也懂点法语 ” 的销售经理:“我才不相信,在这么个堂而皇之的法国奢侈品专卖店里,销售经理不会讲一丝一毫的法语?人家路边摊烤羊肉串儿的,还能拽两句英语呢。”  销售姐姐的脸顿时涨得通红。

柳柳当时感到自己也骚得脸发热。她没想到一向温文尔雅的  “姨” 的另一面,却是如此不堪的霸道。这不是在故意刁难、折磨打工人吗?她用英语提醒 “姨”,不要太过分。“姨” 却不客气地瞪了她一眼,不要她多话。等到能讲点法语的经理来后,又出乎柳柳的意外,“姨” 竟然逼着柳柳用法语去和经理 “讨价还价”。柳柳此时的尴尬爆棚。但出于对长辈(“姨”)的尊重,她不好意思像没有教养的小孩子一般当场耍小性。

柳柳所在的寄宿学校在多伦多。Core French (核心法语)是必修课。柳柳法语,算是半路出家。除了在校园内,平日用法语的机会也不多。直到高中毕业,她的法语仍然磕磕巴巴。何况,她从来没有听说过,能在哪家专卖店里 “讨价还价”。 柳柳硬着头皮半法语半汉语地与对方交流。在一番折腾后,她们到底没有买那个包包。离开时,“姨” 故意大声说到:“全是智商税!等有空去巴黎扫货时,再考虑到底有没有必要买那款包。” 她的声音和语气显出十足的 “县城贵妇” 感,好像生怕人家不知道她有去巴黎扫货的便利。她拉着柳柳大摇大摆地走出专卖店。

柳柳不清楚销售姐姐和经理是否正在她们身后翻白眼。但柳柳当时满腔膈应。要不是 “姨” 紧挽着她,她恨不能立刻反身对销售姐姐和经理说对不起。她其实早对销售经理说过好几遍 “对不起”了。对方理解一个孩子被家长逼着练习外语的尴尬。

出了店之后,“姨” 对柳柳说道:“柔柔,对不起,我刚才逼着你说法语,是怕你在一个暑假过后,忘了如何用法语数数。国内这个环境对你保持法语水平,有百害而无一益。你要是真喜欢那款包,抽空去一趟巴黎。姨给你出旅行费。” 

“姨,我没有看上那款包。我也不用花您的钱去扫货。眼下我就想和您一起吃顿法餐。”

“姨” 听后,大笑了起来,说道:“对呀!柔柔真聪明。咱们吃法餐去。全靠你用法语点餐了,啊。” 柳柳蹙眉说道:“姨,我正在放暑假。干嘛总是法语法语的?人家就想说汉语。不是每个加拿大人都能说流利的法语!”

见柳柳不高兴,“姨” 换了话题,说道:“柔柔,我个人认为,你要是外出挎着那款包包显老气。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看法,只供参考。那个包的 style and size,更适合你奶奶那个岁数的人。但是,以你奶奶的身份,她更应该用收藏版。再说,柳太那个等级的人,不需要任何人孝敬舶来品。你懂我的意思吗?” 柳柳点点头表示 “懂”。 她奶奶那个等级的 “贵妇” 们,根本不在街头公开 “逛街”。她们很忙,没时间东游西逛。穿衣戴帽讲究 “量体裁定”。手提包只是装饰品,就像伊丽莎白二世女王总挎着个手提包。此时,柳柳对 “姨” 以往的好感逐渐恢复。她很感谢 “姨” 能抽空陪她闲逛。富家小女生柳柳也需要在西单、王府井、三里屯接接 “老家” 的地气。

她听到 “姨” 再次请求她的谅解:“柔柔,对不起,我刚才确实太俗气,令你难堪。也许这种俗气跟我个人的出身和经历有关。小城市出来的小家碧玉,脱俗不容易。我很羡慕你在首都长大。从小能沉浸在英语环境中,能享受到最好的教育环境。我上的学校都是普通的公立学校。虽然有些好老师,但整体教育环境根本赶不上北京和上海。我在学校里学到的那点 ABCD ,只能应付高考。上大学后,我曾幻想过到洋货专卖店里打工。以为那样做可以有更多机会接触洋人、洋货,提高自己的口语水平。很天真,是不是?后来遇上你爸,感觉终于遇上了一位好老师。”

“姨,我爸的法语也很烂。” 

“口语烂,可他多少能读懂法语法律文件。比起我们大多数人就强了很多。我们律所要接触不少国际贸易案例。有大量的外语材料要阅读。还要应付母语是本民族语言的外国律师们。那些人的口音很重。听懂他们的英语,挺费劲。国际贸易案例本来就复杂,加上不同语言和习俗的交流障碍,往往会使案例变得更加错中复杂。你爸 ‘多疑’,即便请专业翻译人员翻译过来的文件,他也会仔细审查一遍。” 听到这里,柳柳突然想到老爸说过,他喜欢 “姨” 的一个原因,是她特别心细谨慎,追求 “知其所以然”。也特别能容忍他的挑剔。老爸曾夸奖 “姨”,不愧是处女座的 perfectionist  (完美主义者)。老爸说过:“知音难觅,知己难求”。

柳柳又听到她说道:“实话讲,要是没有你爸,我不可能有机会接触到那么多令人兴奋的案例。你爸是我的贵人和导师。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高中刚毕业的富家小女生柳柳,开始理解 “姨” 刚才令她尴尬的举止。和所有的家长们一样,“姨” 的所作所为,是 “为孩子好”。柳柳不敢想象,要是 “姨” 有自己的孩子,会不会是位 pushy tigeress-Mama (强势的母虎妈妈)? 但柳柳也从 “姨” 的语气里,听出她对老爸满满的爱意和崇拜。

坐在 Café  里,柳柳回想起那天晚上到家后,她将白天的 “装逼游戏” 讲给奶奶听。奶奶的见解很是新奇独特。奶奶说,故意打扮得像个 “县城贵妇” ,叫 “混迹于市”。 当下的社会里有股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的显摆风气。“柔柔,就当今社会风气而言,卖肾换苹果手机的案例不在少数。无论商品本人如何,精美的包装,必不可少。我的珠宝销售路子也一样。包装盒一定要让人眼睛一亮。至于里面装的是14K金项链,还是24K金项链,另当别论。” 当柳柳讲到 “姨” 说的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时,奶奶笑了。开玩笑地说道:“她的涌泉相报,就是不给柳家再添置人口?我倒是盼望她能再给我生个像柔柔这么乖巧的小孙女。”

“奶奶~,  ‘姨’  说她是职业女性。没时间和精力弄孩子。” 听了孙女的话,奶奶沉默了一下,又笑道:“柔柔,不是我过分解读。你那个 ‘姨’,不可小觑。” 柳柳当时听得一头雾水,至今也没有完全理解奶奶的话中内涵。 “不可小觑” 是在夸奖 “姨”,还是在提醒柳柳?

她放在桌上的手机震动不止。是 “姨”。柳柳毫不犹豫地拿起了电话。“柔柔,是我 …… ” ,听到 “姨” 的声音,柳柳突然开始激动:“姨,我,我,我是不是又像那个 dimwitted rich doll ripe with cheesy ideas?” 她听到电话那头的人问了声:“说什么呢,柔柔?” 柳柳醒悟到自己的失态。她答道:对不起,姨。我没有及时给爸爸回话。” 

“哦?他给你留言了吗?那你明白我催你的原委了吧?这事多少是 ‘皇帝不急太监急’。太监是我。” 柳柳警觉地问道:“急什么?发生了什么事?” 电话那头的 “姨” 没有马上回话。柳柳似乎听到她在询问老爸 …… 接着,柳柳听到了老爸的声音:“柔柔,你帮助找找 ‘狄荻’ 的踪迹。”

“哪个弟弟?”

“柔柔,我说的是 Dylan 。就是曾经的 ‘柳狄荻’ ,小名 ‘弟弟’ 的狄荻。”

“哦,明白了。是您的前妻,狄 Mommy 家的 ‘弟弟’ 呀。直接用 Dylan 不就好了? 

The Prev ****** 本章完  ****** The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