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隈孟家(20)・木秀于林

🔙 to《金鞭美少年目录》

金鞭美少年之六・居隈孟家

木秀于林

******详文如下 ******

         陶六娘是英国公的唯一嫡女,也是平骧长公主唯一养育成人的孩子。十五岁及笄时,被正式封为 “長樂” 郡主。長,长短的那个 “長”。樂,音乐的“樂”。虽然按传统,她生来就应该被唤为“郡主”,因为她的生母是长公主,可家里人都唤她“六娘”或“小六”。按本朝规矩,皇子们、公主们、郡王们、郡主们,均是在十五岁时才可得到正式的封号除了极个别例外。

         长乐郡主十六岁时出嫁。 那婚礼举办得异常隆重、奢华和热闹,成为京城市井百姓们半年的谈资。 其嫁妆之丰厚、声势之喧哗,令人咂舌。就连八年后安平公主与陶七郎的婚礼也无法与之媲美。夫家翁在朝廷中亦是位高权重。两家可谓门当户对。

         虽然六娘的夫君并不是她心之向往之人,但是作为英国公府唯一的嫡女,自己的婚姻大事必须严格遵从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夫君是父母看中的人,她不好耍性子不嫁。所幸,她婚前见过那人。长相、才艺、身世都配得上做一名陶府女婿。虽然心里不完全满意,但也不憎恶。

         在本时维空间中的本朝,没有或还未形成严重束缚女子的儒家程朱理学。闺中女子可以出外走动。 男女双方可在家人和家长委托的中介的陪同和监督下,在两方都同意的指定地点,相亲。所谓“相亲”是属于上流社会的特权,是给予求偶中的男女双方一个接触的机会。在这个阶层的相亲中,并不问你爸是谁,家里收入如何,在京城有无住宅。 这些早就由媒人们一一介绍过。于男方,事先已经见过不少女子的画像。当同意相亲时,表示看上了那位女子。于女方,亦是如此。 一方相中的,另一方不一定相中。

         看画像是第一步;同意相亲是第二步。相亲相中了,才好继续。比如双方家长出面,隆重地交换定婚信物。 接着就是何时下聘金、聘礼、择吉日,等等,不一一赘述。

         后来有传闻,男方,姓侯,最初并没有挑中陶六娘。亦是被迫去了相亲会面。接触后彻底改变了印象。在看画像阶段,确实犹豫过。不是因为画像上的她不如她人,是因为她的特殊家世。 恰恰相反,画像上的她是画中女子中最端庄舒雅,光艳美丽的那位。 那幅画可是工笔仕女大师孟大皕的手笔。如若只是普通的官宦家庭女子,怕会被一眼相中。可是郡主们常常给人们的印象,是娇纵奢华。侯生听到是一位郡主,哄的一声头变大。加之男方比女方长了十年,已在朝中为官,他怕同僚们说他攀高枝,想靠裙带关系得到拔擢。

         他的另一项犹豫是基于自家与女方属于朝中不同的派系。侯家翁是国子监霍大祭酒的学生。霍大祭酒自年青时起就是首屈一指的大学问家。三省六部九寺的高官中,有不少霍大祭酒的直接或间接的朋友或学生,倒也不稀奇。但霍大祭酒是霍皇后的长兄,他的友人和学生们很容易地被认为是“霍党”一派。“霍党”是坊间为了方便给一派文臣们起的别名。坊间皆知,平骧长公主与霍皇后之间,相处得很不和睦。

         当听到父亲选中了陶六娘,并逼他去“相亲”时,他一张嘴撅得可以拴驴。儒家最讲究礼。婚姻大事必须时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在彼此家长们的逼劝下,侯生和陶六娘同意相见一面。彼此事先都做好了心理准备,打算在相亲期间挑出对方的毛病。诸如性格不合、举止不雅,或才艺疏松等等,以便逃之夭夭。

         在本时维空间的本朝,上流阶层的子女们,不分男女,从小必须学习琴道、棋道、书道、画道、茶道,和诗、词、文、赋。当然不求所有的“道”是样样精通,但起码能应付。诗、词、文、赋也不求极为出彩,起码听来能够流畅易懂,不是聱牙戟口掉书袋。再比如,世人好对“对子”。女方咏出 “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男方起码须知道出自何人、何篇。 这最后一例其实最易掌握。不过是事先打听好对方近来在读哪些书便可。

         于是,双方定在“慕筵茶楼”后花园里,一间比八百文雅间还要雅致的茶室相亲。家长都不可以出席,只由男女方委派的 “中介”出面主持。 他们那个阶层的相亲,是要斗茶艺、斗琴艺、斗学问。那日的这一斗,男方被陶六娘的端庄大气和才艺完全吸引住了。长乐郡主陶六娘却并不是十分满意。

         在她心目中,一个完美的夫君也需具有“孟师”孟大皕的出众才华。可惜,世上再难找到第二个孟大皕。

         在长乐郡主的嫁妆中,除了有成箱成柜的金银珠宝、绫罗绸缎、玉石古玩外,还包括大量的赏赐。在她无比珍惜的众多字画中,有几幅“刘夫人流” 大师们的真迹。是皇舅圣人的亲赐。在她出嫁后的近三年里,出自“刘夫人流”大家的真迹,已经珍贵到了有价无市。尤其是“刘夫人流”中的 “婉约春”派的字画。虽然“婉约春”派中最出名的画家是 “大皕” 先生,但 “婉约春”的妙笔神手却大有他人在。

         “婉约春”画作有价无市是因为世上再无“婉约春”。

         长乐郡主出嫁的同年春季,京城里出现了一场轰轰烈烈的 “蜀盐禁狱”。 闹闹腾腾地一直延续了近乎两年。 直到第二年秋季,“刘夫人流”中的“婉约春”派,随着马首孟大皕的消失而彻底消失。

         在此之前,朝廷已经定性 “婉约春” 为“春宫图”的一个分类。春宫图为禁画。朝廷不允许在市面上有公开交易。 当然,有兴趣的鉴赏者和收藏者们之间的私人交易,不羁。 “婉约春” 被禁了。原被赞为 “婉约春”代表作的 “纱幔诗意” 系列,别名“十二姿”,当然必须被禁。

         不过后来坊间有传闻,“十二姿” 中除了 “小水菊仙”、“飞燕琶音” 等四、五幅禁图被当众销毁外,其余的可能还在佚名藏家手中。坊间布衣们当然不能知道藏家都是何人。

         受“婉约春”的牵连,孟大皕的全部画作均被禁。包括那些毫无春色之意的画作,诸如什么“小猫扑蝶”一类的。有过盛名的“娇娃嬉细犬”曾经被霍皇后收入鸾殿后转入内库。平骧长公主曾经多次为女儿求画鉴赏未果。霍皇后再将那幅画赐给了皇长子妃。因为皇长子和妃也十分喜爱那幅作品。虽然不是嫡慌子,霍皇后却认为皇长子是按周礼,在先太子之后最应该入主东宫的皇子。

         因为迟迟没能得到 “娇娃嬉细犬”,陶六娘心中的愤愤不平持续长久。平骧长公主禁不住女儿的哭闹,同意女儿正式拜师于孟大皕。大皕先生不但精心教导这位高贵且有才华的入门弟子,后来又为她特意画了几幅稚子和猫、稚子和犬、稚子和驹、稚子和纸鹞,诸如此类作为临摹的范本。“孟师”还学着自家祖母“刘夫人”,特意在学生的作业上题字盖钤印以示鼓励。

         “孟大皕”被禁后,陶六娘没有胆量再公开展示“孟师”的范本。以她的高贵身份,本身不会受到任何不幸。但是那些画作却会被没收,被一把火销掉。在高贵也不过是圣人的几句话。 假如 “婉约春” 曾是 “刘夫人流” 的代名词,那么“孟大皕”就是 “婉约春” 的代名词。 进而,无论 “婉约春” 还是 “孟大皕” 如今都是京城里不可再公开提及的字眼。

         坊间传闻,皇家画院的监丞署有过一个黑名单。但凡沾上一点点春画嫌疑的画作,都会被收录进黑名单。但凡上了名单的,需要全部当众销毁。坊间传闻,“十二姿”就上了黑名单。虽然画院并不拥有全套“十二姿”,但确实依仗圣旨没收了某嫔手中曾有的两姿。那两姿中就有一幅“小水菊仙”。坊间传闻,宫里还有另外的美人们、才人们、御女们、女史们等等,因为曾经在皇后的带领下,聚众欣赏过大皕先生的画作和诗词,进而统统受到责罚,统统被迫削发为尼。坊间传闻,向某嫔进献那两姿的外戚官吏们,统统被谪罚。接收那两姿的则某嫔受到圣人的严厉训斥后,亦被迫削发为尼。坊间传闻,后宫里的那一通闹腾中,有不少曾经依势欺人的宦官宫女们被杖毙。

         非但孟大皕的画作是禁品,他的诗集和书法也是禁品。作为孟大皕的入门弟子,长乐郡主因为了她的特殊身份,只被圣人训斥了几句。平骧长公主也因为教子无方,受到圣人的斥责,闭门思过一个月。

         至于皇后的德行,凡人不好置喙。宫里没有传出小道消息,想必“安然无恙”?

         民间画界的小流派“婉约春”和“孟大皕”怎么会引起如此大的动静?“这还不明白吗?” 有人总结说:“什么叫‘持而盈之’?什么叫‘揣而锐之’?什么叫‘金玉满堂’?什么又叫‘富贵而骄’?老子曰:‘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有人捅破了窗户纸:“被两方利用后,被两方弃之。” 更有明白人评论说:“丢卒保车”。

         “嗨,要是 ‘日日桃夭’ 还在,还能得到更多的消息。” 有市井小民们感叹道。 “日日桃夭” 曾经是日出一纸的八卦小报。专门报道宫闱娘子们、各大府邸娘子们和各大勾栏娘子们的绯闻。因为其中的段子短小而精干,用词诙谐且通俗,深受坊间庶民们的喜爱。尤其对那些不认得几个字的市井妇人们,聚在渠头、井边,边搓衣服,边听人读报,是她们最便宜的一种娱乐方式。 不少坊间的世俗流行词汇就此应运而生。

         可在朝廷某位权势重臣的眼中,“日日桃夭”一类的绯闻小报,俗不可耐。必须封禁,越快越好。到底等到了“蜀盐禁狱”这个绝好机会。找到了一个茬子,可以一棒子打死。编撰手和印刷小报的一应人,无论是那样小报,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印刷工人,甚者散发过小报的小乞儿,统统做了长短不等天数的大牢。

         封禁小报、封禁 “日日桃夭”、封禁撰写 “日日桃夭”的色情文人、封禁春宫图、封禁 “婉约春”、封禁画春宫图的画家、封禁 “孟大皕”、封禁 ……,在那次惊天动地的封禁中,被封禁的东西很多。吃了牢狱之苦的人也很多。绝大多数受到牵连的人是根本没有任何权势的布衣百姓。百姓们为那一场因圣怒而燃起的封禁大火,起了一个俗名 “蜀盐禁狱”。

         事出有因。起因是某小报上的谣言,古蜀地起民乱近两个月。朝廷剿匪不利。转运道路被切断。蜀地产物井盐、蜀茶、蜀锦将要在京城中断货。一天后,京城市面上的盐茶米售罄。 两天后,京畿地区的盐茶米售罄。 当三天后,朝廷不得不以朝报方式公布蜀地民乱时,京城老百姓早已是人心惶惶不可终日。奸商们趁乱高价粜出盐、茶、米。流氓们趁机打砸抢。黑帮们趁机发放高利贷。朝廷不得不动用国库储备控制物价,稳定市场。 圣人很生气,下旨京兆尹查办封禁小报的勾当。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蜀盐禁狱” 起始于封禁与蜀盐有关的部分小报。因为“有关”两字比较模糊,图省事,主持封禁的京兆尹干脆封禁了所有的小报。 小报的编撰手们统统身陷囹圄。其中包括了为友情,偶尔有偿修改文字的孟奭。朋友请他修撰文字是因为他损人不带脏字的诙谐幽默和写春不带春字的雅俗共赏。鉴于他不过是修改文字,本有机会被问问话,早日无罪开释。可不知怎的被人再次告发,牵涉进了春宫图和隐晦的春宫图。越审越乱,越乱越要审。好好的一介布衣就这样莫名其妙地被冤枉成了大魔头。在大牢里一蹲就是八九个月。

         禁狱之后两年,虽然市面上复出了类似“日日桃夭”的小报,充满耸人听闻的绯闻八卦,字里行间却失去了“日日桃夭”的风采。不再那么诙谐,不再那么文雅,不再那么通俗流畅。“换人了。哪里再能写出原有的风采?”东海会馆的老掌柜冷嘲地感叹。

         世间万物总是相互制约、相互平衡。自从所谓的“春宫图”被朝廷明禁,却在黑市里大肆流行。而且黑市交易越演愈烈。周边的各色衍生产品不断。有详细的索引包括画家的姓名、题画、画上的题字、题诗、何人题字题诗等等。另有一本名人钤印集锦。朝廷税收衙门里的胥吏们,心知肚明,有人拿几百文的好处,可以视而不见。据说,要是认真地去查一查,不但工作量巨大,所出结果也会是惊心动魄。反正“蜀盐禁狱”原是京兆尹的事,与朝廷的税收衙门本来就毫无关联。在黑市上倒腾的东西,何时收过税?

         “婉约春”消声觅迹一年后的某日,有位自称“真心实意”的收藏家曾经去找过封十爷,企图出重金收购“颖梅撫琴”图。“颖梅撫琴”或简单的“颖梅图”是为“纱幔焦尾诗意”起的别名,因为原名相当敏感。小民们也不喜欢咬文嚼字。

         封十爷答道:“人都没了,哪里来的图?”

         “就是因为人没了,我才肯出高价买,封十爷。要是人还在,这么求你还真不如去大皕先生那里直接订购一幅。”

         “玩笑话吧,兄台?就是他人在,兄台也不一定能‘订’上一幅。且不说大皕先生自完成‘十二姿’后,金盆洗手。凡是真心求画的,只讲究一个‘定’字,不是‘订’字。先定定合同,交三分之二的押金,后取画时,结尾款。什么叫 ‘定定’?就是一旦定下,出画后无论求画的人看着顺眼不顺眼,都必须得要。只有结了尾款时,才封印。 ‘定定’就是没得改。尽管如此苛刻,求画的人还是趋之若鹜,名气忒大。那时,求画的人可尽是些达官贵人。一般的商贾根本排不上号。”

         “封十爷,尔等不就是商贾吗?还听说有一幅曾被宫里的那位看好的 ‘娇娃嬉细犬’,最早也是为商贾家画的?对了,还有一幅叫 ‘听雨’ 什么的?还是专门为一位商人的小妾画的。”

         宫里的那位自然指的是霍皇后。不过听说“娇娃嬉细犬”先是被赏赐给了皇长子妃。如今就是还在,也没人敢再公开展示欣赏。至于那位解释出此春非彼春的崔姓鉴赏家,也被判了流放三千里,至今未归。反正随着“蜀盐禁狱”倒霉的文人们不少,多他一人可以忽略不计。

         但是,世上知道 “听雨止绣” 图的人可不多。 贾家一直深藏不露。据贾家翁说,那幅画在贾大侃受到禁狱的牵连时,已是去向不明。

         封十爷再次仔细地打量了那位自称求画的人,心中一惊。这人是在套话。是一位想找出茬子搞掉自己的暗探。那场 “蜀盐禁狱”不但让不少文人们脱了一层皮,也使他们这些倒腾过 “婉约春” 的人心惊胆战,日日不安。 不管是京兆尹派来的,还是对手派来的,此人都是心怀不轨,需要谨慎对付。 封十爷满脸堆笑地说道:“兄台,此一时,彼一时。鄙人这里确实没有兄台要的 ‘颖梅撫琴’。早被当事人带走了。 鄙人听说,那个 ‘听雨’ 什么的,被没收后,烧掉了?” 他的语气里充满了卑谦和疑问。

         来人长叹一声,说道:“可惜了。就不叨扰封十爷了。 咱们后会有期。”

         封十爷客客气气地送走来人。让手下的人去盯住那人。他想知道,到底是哪方鬼王派来的小鬼。

         如今喜欢“刘夫人流”的收藏家们,谈论较多的是本流派下的其它分支派别。比如,“远山近水”派的长幅,“雨打芭蕉”派的扇面,等等。“刘夫人流”下面的派别越分越细,不排除有些不知名的小画师们挂羊头卖狗肉。市场上有些自画自卖自夸的画师甚至不清楚“刘夫人流”的精髓是什么。

         更有甚者,总在原孟家烟筒巷的小宅附近徘徊。大有偷盗嫌疑。那小宅已经被多方筛篦过多次。据说,仍有人贼心不死。更有可笑之人,放出话想挖地三尺,找到那枚精美的雪卵石 “孟大皕” 古篆印章。 这处宅院,早先被低价卖给了果果的表舅,原先太子侍卫。 准确地说,原侍卫几乎是白捡到了这处住宅。

         将宅子卖给果果的亲戚,是水仙与孟仆商量后的意思。 听说,如今有人要出三倍的价买下那处住宅。 原侍卫不卖。还将本在京郊办小客栈的父母接进城。 要他们颐养天年。

         那位老汉曾感叹道:“孟郎君,真善人。不过一面之交,老夫竟被如此这般的照顾,前所未闻。善人必有善报。”

         原侍卫问过那些想出高价买房的人:“尔等买房,是不是真要挖地三尺找那玩意?”他被告知,那枚印章有神力,“画师可以一夜成名”。原侍卫笑着说:“搞不好,一夜成恶名,来日入囹圄?兄台想必也知道上面刻着的那三个字是被禁的姓名。我不信世人能投机取巧一夜成名。只听说过 ‘厚积薄发’什么的。”他听果果说过,大皕先生是经过刘夫人的亲自指点,练的是绘画童子功。

         “老弟,就是因为那三个字是禁字,所以那枚印章格外金贵。你知道如今画上有那三字钤印的一张画,在黑市上能买卖多少钱吗?”

         “我关心那个作甚?这么说来,你们是要倒腾假画?这要是让人抓住了,可是要吃官司的。”

         “不是倒腾假画。是要借用大皕先生的名声赚钱。我等倒腾的是真 ‘刘夫人流’,假 ‘孟大皕’。”

         原侍卫叹口气,说道:“玩火自焚呐,尔等这是。”

         一个武人不理解一群吃饱了撑得慌的闲人们,为何那么看重“孟大皕”的画作。他是见过“颖梅”图。图是挺美。可那也是因为真人本来就很美。他不理解也不想理解。于他,父母能在身边安康养老,老婆孩子热被窝,一日三餐有酒有菜,饭饱酒足后能读到话本,已经觉得很幸福。虽然禁了色情的话本小说,可是武侠的仍然流行。一个武人,工作之余也想憧憬一下江湖里的恩仇快意。

         “我孟家”的人再一次从京中消失。果果也跟着一起去了。原侍卫回乡过年时,见到表姐脸上的欢颜,心里却是五味俱全。是果果卖身“雁南飞”,才为他们换来了安逸的生活。果果去后这几年,她家里人除了要钱时,竟然没有一个人说过任何思念她的话。更有没良心的,希望她呆在戊州孟家那边别回来。那边似乎赚钱更容易。嗨,家里的孩子太多了。少一口吃饭的,没觉心疼。倒是少一笔进项,会让他们不快。

         这日,原侍卫又收到了果果寄来的银票和她的来信。她早已经在戊州的孟家庄安顿下来。果果的字歪歪扭扭,错字满篇。原侍卫勉强能揣摩出她的意思。大意为:“小郎君长高了,没生过大病。他喜欢和小茧(俭)呆在一起。孟家翁要小茧(俭)每日教小郎君识字。挺省心的。表舅,戊州总在下雨,很难受。果果很想家。可是答应过水仙姐姐要看护小郎君,不好食言。孟家翁得到了朝廷的赏钱,给了果果一百两银子的银票。戊州也能用银票了。请将银票换成钱,交给果果的阿爷。请代问表舅姥爷和老娘好。”

         果果的表舅读完来信,禁不住感到眼角发潮。 多懂事的一个孩子。她十三岁时进京打工。省吃俭用攒下的钱粮,全都交给了父母。也就是跟了孟家才幸福生活了几年。自家阿爷说得对:“孟郎君,真善人。” 在孟家遭难后,她仍然决心跟着孟家,跟到底。

         两年前,当孟奭和尚书郎被判流刑后,水仙决定随夫去流放地。她托孟仆和魏氏将孟小郎君送回戊州。 当时,果果可以选择离开孟家。 虽然“蜀盐禁狱”之前,她开始伺候孟奭的起居,却并没有正式收纳为妾。但她哭闹着要跟着 “水仙姐姐”一起去流放地侍候“阿郎”。她说主子对她恩重如山。 大伙商量后,要她随着孟仆回戊州。专门伺候小主子孟遵度。

         孟奭的死讯,原侍卫还是从果果的来信里读到的。果果一行因为走得很慢,直到了孟家庄后,他们才得到孟奭的死讯。 水仙写给几千里外的秀才郎君一封长信,报告了不幸。 她请求秀才郎君好好养育孟遵度,表示自己将为夫君殉情。

居隈孟家(21)・關於“蜀鹽禁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