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柳之买房焦虑 11:谁是附庸风雅人

【本章简介】柳柳是一位自我为中心的富家傲娇女。在她精英人才堂姐的眼中,不过是个爱臭美的小女生。不很聪明。可在她典型中产家庭的同母异父弟妹们眼里,她既吝啬又庸俗。生母阿曼达却能谅解柳柳对其他子女的傲慢和冷淡。阿曼达对这个柳姓女儿的态度,也保持在友好但不亲密。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北宋】 李之仪
前阙: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后阙: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前一章 ****** 详文如下  ****** 后一章

几天过去了,狄荻仍然杳无音讯。柳柳虽然盼望着 “弟弟” 多少能冒个泡,但她发出的电子邮件与 Dylan 所有的社交媒体账号一样,石沉大海。如今柳柳反而不再惦记 “弟弟”。没有必要。假如时刻注意儿子一举一动的狄荻妈,真如她所说,都没有得到儿子的任何消息,作为异母前姐姐柳柳,更该是 “一无所知”。即便在网络发达的当今社会,一个人有意识的 “人间蒸发”,仍然存有实现的可能性。

倒是汪建祺在周四给她发来短信,汇报了进程:“虽然没有找到狄荻本人,但是我爸已经查到了他的踪迹。简而言之,他活得好好的。” 柳柳愣了一下。他爸,很有手段的  “汪九爷” 亲自下场了?她继续读到:“你爸已经全方位接手。P/S,小宝的记忆力恢复很快。你俩见面时要用阿狗茨。” 

啥叫 “阿狗茨”?柳柳想了半天也没想出来。她回短信问 “竹马”。他答道:“就是 ‘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 一类的。” 哦?哦~。原来是 argots。不就是 code words(暗号、切口)吗?柳柳被逗笑了。这个棋子儿,最是个 “附庸风雅” 之人。不对。应该是 rustic elegance “土气的风雅”。她抱怨道:“Can’t you just say the ‘code word’(你就不能直接说 ‘暗语’ 吗)?”

柳柳有时真搞不懂这位北京小爷特有的 suave “倜傥”。他不开口时,文质彬彬,像是很有些文化气质的人。一张口,满是莫名其妙的土话玩笑,有时还掺杂着不堪入耳的脏话。那人也许将来是个顾家的男人。但眼下的小女生柳柳,尚在追求 “罗曼蒂克” 的节奏中。很看不上 “竹马” 的那种 装逼的 suave。

她脑海里再次出现那日的情景。一个正在疯跑中的男孩,被 “柳堡” 东院的李总管一把拉住,轻敲着他的小脑额,要他 “带着妹妹玩”。“妹妹” 是指比他更小的柳柳。那张黑乎乎满是汗水、略带痞气的脸,给她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那是一张典型的郊区农村孩子的脸。她仿佛再次听到他叫道:“笨死了!这么矮的树都爬不上来!不吃五谷杂粮的娇小姐!” 可那时她才五岁。那么高的树,让她如何爬上去?她当时委屈得大哭不止。李总管听到后,赶过来。提溜着野孩子 — 他叫 “汪建祺”,小名 “棋子儿”,的一条胳膊,拍着他的屁股说道:“让你带妹妹玩,咋带哭啦?柔柔不哭。有李叔给你撑腰。小兔崽子要是再敢负你,柔柔就去他爹那儿告他!我就不信,他爹治不了他。” 

李总管是棋子儿的堂姨夫。他和棋子儿的堂姨妈小李阿姨都是柳家大宅 “柳堡” 的管事。一个是东院的总管事,叫 “客服总管”;一个是西院的总管事,被戏称为 “内总管”。东院是客院,对外开放。类似精品客栈、高档民宿。西院才是柳家自己人的住宅。两位 “李” 总管,分别被称为 “大李” 和 “小李”。大李,魁梧高大一脸正气。他当过兵,还有些武功。街上的小混混们很怕他。再能捣蛋的小屁孩儿比如棋子儿,多是见着大李就躲。小李阿姨也不好惹。她的嘴特别碎。特别爱到堂姐夫棋子儿爸那里,打外甥棋子儿的小报告。

柳家大宅 “柳堡” 偏偏和汪家宅院处于同一条 “胡同” 里。“柳堡” 这个宅名还是棋子儿爸给起的。李家堂姐儿俩走动串门极为方便。经常是一天一见面。小地方的女人们还喜欢天天聚到一起家长里短。柳家大宅西院里的那点内务,对汪家人来说像是自家事。就是苦了汪家小哥儿俩。汪家老二汪建祺(棋子儿)天不怕地不怕,最怕的就是被别人告状告到他爸那里。他当过部队政工干部的爸,有一套特殊整治他的 “育儿经”。从来不打骂他们哥儿俩。喜欢给他们上严肃的 “政治教育课”。人称 “汪九爷” 的棋子儿爸,不仅在村里,就是在区里也是一位风云人物。他对汪氏一族中小辈们都是一个态度,不分男女,全部 “军事化管理”。对亲生儿子们尤其严格。这叫 “虎门无犬子”。

第一次见到棋子儿的那日是个周末。柳家全家老幼被柳太招呼到一起,第一次齐齐聚集到修葺一新、装潢得古风十足的  “柳堡”。活动是庆贺祖父母(带着小柔柔)的乔迁之喜。那时弟弟 “柳狄荻” 还在蹒跚学步,需要大人们的特殊照顾。柳小宝尚未出生。正怀胎的小宝妈被当成  “高龄产妇”一般伺候。虽然小宝妈那年只有三十岁,但有什么 “妊娠高血压”,需要专人看护。外加上一大群亲朋好友们蜂拥而至,村里的左邻右舍们也趁机凑热闹,权当免费游玩古宅。按他们的话说:“没钱玩苏州园林,白嫖 ‘柳堡’ 后花园也不错。可惜,只此一日。错过今日就没下回了。”  过夜后,柳家大宅就会高门紧闭,成为彻彻底底的私宅。擅闯私宅,违法。那日因为来往的人多,“柳堡” 的家政助理们包括大李和小李,超级繁忙。

传闻,“柳堡” 后花园很像苏州的 “拥翠山庄”。其实不全然。只是借鉴了江南园林的设计理念,因地制宜。首先一条,北方乡绅人家的园林没有成堆的太湖石。堆砌假山得用当地的石料。再者,北方的园林里养不起江南的奇花异草。邻里们打着逛园子的旗号,多是想看看东西两院里住房的现代化设施。问的最多的是花了多少钱,解决上下水和取暖、煤气等现实问题。

汪家全家人是柳大款和柳太特意邀请来的贵宾们。柳家的孩子们被正式介绍给了汪家兄弟俩。汪家老大汪建伟,小名 “伟子” 和柳柳的堂姐柳絮,昵称 “毛团”,岁数相仿,脾性也相仿,都比较安静。两人躲到茶室旁厢房里下象棋。汪家老二棋子儿好动。进了大门就停不下来。他带着柳柳等小孩子们,爬假山穿游廊,从前院跑到后花园,吵吵闹闹,折腾个不停。

也是从那天起,柳柳和汪建祺成了 “青梅竹马”。从此之后,每个周末回到祖父母身边,柳柳都要跑到汪建祺家讨吃 “芝麻酱糖饽饽”。就是带芝麻酱的花卷、糖包、烧饼等等面食。汪建祺的奶奶特别会变着花样做面食。他奶奶也象疼亲孙女一般地宠爱柳柳。总爱问:“柔柔这个周末回不回来?” 至今柳柳都认为汪奶奶身怀绝技。小李阿姨说,是因为汪家那个土灶台砌得有奥秘。好像所谓的 “娃娃亲” 也是在庆贺乔迁之喜那日被亲友们起哄瞎闹出来的。事后,奶奶竭力否认,但爷爷特别开心。

搞明白了什么是 “阿狗茨” 后,柳柳想起 “柳堡” 前后几条街上的小孩子们,喜欢玩 “鬼子进村了”。其实就是捉迷藏。当然谁都不想当鬼子。每次都要靠抽签。汪家堡一带是老游击区。他们分成好几组。每组人都喜欢用古诗词做 “切口” ,对 “暗号” 。也许,汪家堡的孩子们从小就学着如何 “附庸风雅” ?反正汪家堡村的堡民们、村民们,尤其是汪氏一族,特别崇尚 “耕读传家”、“端木遗风”。 还有什么 “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廉耻勇”,blah-blah。就连汪家堡村里的猫狗们都喜欢围坐在晒太阳的老者们身边听广播剧。什么 “封神演义”、 “三国演义”、“隋唐演义”,演义了个遍。小孩子们没上学就开始学背《三字经》和些许古诗词。

汪家堡的棋子儿类,如大多数的人一样,如今早背不出祖率 𝚷(𝛑)的小数点之后那一圈圈的数字,但多数的他们却绝对不会忘记啥 “君不见 。。。天生我才必有用”。 柳柳回忆她和小宝之间最常用的切口是什么来着 …… 口令:“日日思君不见君”;回令:“只愿君心似我心”。而与 “竹马” 棋子儿的阿狗次,正是 “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因为棋子儿坚持选用这个土匪切口。他觉得很炫、很酷。和 “弟弟” 的是什么来着?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小时候的柳狄荻鲜少去汪家堡度假。去了,也与当地孩子们格格不入。偶尔带着他玩一次,也是一脸的不肖。他妈嫌弃那地方的人 “大蒜味太重”,就是太土气。在他父母离婚后,狄荻随着他妈永久性地居住在香港,去享受永久性的洋点心和咖啡。如今的 “弟弟” 怕是连这句 “对酒当歌” 也全忘了。

既然少了有关狄荻的那档莫名奇妙的烦心事,这几日来柳柳心情大好。她很快收拾好了行李,准备飞回汪家堡度暑假。再土再糙,因为奶奶住在那里,那就是柳柳的老家。转眼又到了周日,有点闷热。柳柳感觉可以放松一下。她决定去安大略湖上的 “中心岛” 散心。周末沿着中心岛的 promenades(湖边散步道)散步,对尚在积攒财富的小资阶层而言,算是 affordable luxury(负担得起的奢华)。对一个学生而言,“有时间散步,亦是人生一大奢华!” 

乘上摆渡,柳柳想起上回去中心岛散步,还是和堂姐柳絮一起。她此时好想念堂姐。堂姐去了苏州搞科研项目。近两年鲜少回北京。即便她有空回北京度春节,柳柳却要在外上学。不知道此次能否见到堂姐。“不然,我跑一趟苏、沪吧。”

堂姐柳絮,昵称 “毛团”。从小到大是家长圈中出了名的 “别人家的孩子”。她文静聪明,爱学习,肯努力。在校时,“德智体美劳” 成绩样样亮眼。从小到大进的学校都是 “重点”。她接受到的是绝对的中国式精英教育。本人也养成了极强烈的竞争精神。她坚守独身主义,为的是能别无旁贷地研究她喜爱且擅长的课题。奶奶说过,不必怜悯大龄理工剩女们。有些女子就像柳絮,是有意识地选择独身主义。

说到堂姐的竞争精神,柳柳回忆起小时候的一件令大人们啼笑皆非的往事。那次她和堂姐都到 “柳堡” 度周末。她亲眼见到堂姐在爷爷的书房里哭泣。只是因为她在最近一次的奥数比赛选拔赛中,没能拿到本小组第一名。她对爷爷哭诉道:“虽然靠积分也可以晋级,但没拿到第一,就是让人伤心。我只差半分,就是并列第一!呜,呜,…… ” 哭得爷爷和奶奶叹气,摇头,不知道该如何安慰这个既要强又执拗的大孙女。

当时奶奶抚摸着柳柳的头,附在她耳边,小声说道:“我们柔柔绝不会为没拿到第一名哭泣,对吧?要是人人都得第一,世上就没有第一了。对吧?” 柳柳那时还是初小学生。她根本不能理解堂姐为何伤心。 她天真地大声答道:“奶奶,I hate exams。将来,您可千万别逼我去学 Math Olympiad(数学奥利比克)。我只想跟着您练书法。” 她边说,还边用眼角瞄着堂姐。柳柳虽然小,但也感觉到,爷爷偏心堂姐。奶奶偏心她。

柳絮狠狠地怼道:“少大言不惭,柔柔!就你那种 IQ 值,怕也学不来 ‘奥数’!” 柳絮心高气傲。满眼的竞争对手都是 “奥数班” 里的高智商男生们。她根本看不起只知道 “臭美” 的小堂妹。

不过柳柳虽然年幼,并不是个好欺负的孩子。她的小嘴从来没有饶过谁。在学校也是班里的小霸主。她怒怼道:“有一种时尚,叫 ‘中国式风雅’:琴棋书画,诗酒花茶。不包括 ‘奥数’。 ‘奥数’ 是舶来品!为舶来品哭,就是不、爱、国!” 童言无忌。

“爱哪国?!” 柳絮狠狠地问道。柳柳被问住了。她出生在加拿大。从来没有正式放弃加拿大国籍。她才是那个应该被指责的人。小小幼童搞不懂国籍、民族一类的复杂问题。在北京长大,自然是中国人啦。柳柳最怕的就是别人说她 “不爱国”。她忍不住泪流满面,扑到奶奶怀里,哭叫道:“奶奶~,毛团欺负我 …… 呜,呜 ……”

见到柳柳哭了,柳絮反而破涕为笑。大孩子以欺负小孩子为宣泄的方式很常见。何况被欺负的还是自家的无脑臭美妞。在柳絮眼里,柳柳的智商是真不够用。

爷爷见状,当时打了个哈哈,说道:“柳家的孩子们都爱 ‘中华’,都有国际观。 虽然 ‘数学奥林匹克’ 因为带上 ‘奥林匹克’ 字样,似是舶来品,但数学本身却不是。数学是 ‘格物学’ 的基础。 ‘格物’ 二字出自儒家的 ‘格物致知’。意思是,深入研究科学原理,方能更好解释世间的种种。没有良好的数学基础,何来格物致知?而儒学,如你们所知,则是中国式风雅的核心元素。所谓 ‘中国式风雅’,实则应该叫 ‘中华风雅’。尊儒学而专心数学,是在用实际行动实践 ‘中华风雅’。本身就是一种爱国行为。” 聪明的柳絮听到这番弯弯绕绕的话,一时没转过弯来。旁边的柳太也听得云里雾里。但她明白,老头子是在解围。

柳絮先是愣了愣,然后一掳嘴,总结式地说道:“柔柔,听明白没有?学数学就是爱中华。爱中华就是爱国!” 她语调里充满了大姐的霸气。

连柳絮都听不懂的话,柳柳更加听不懂。她没有理睬堂姐,而是靠在奶奶身边,乖巧地问爷爷道:“爷爷,不爱学数学,是不是不爱国?”

爷爷微笑着答道:“柔柔,不爱学数学,不等于不爱国。但是,你既然崇尚中华风雅,那么一定要好好学数学。”

得到爷爷的肯定回答后,柳柳心情变好。她胆怯怯地求爷爷道:“爷爷,我会尽力。可我就是不爱学数学。可我又爱中华风雅,从心里爱。可我就是不想去 ‘奥数’ 班?求求您,别送我去。我可以跟着您学 ‘打算盘’。学校不教。”

柳絮不饶人地截胡道:“说什么傻话呢!你以为 ‘奥数班’ 是谁想上就能上的?你在的那所学校只讲究 ‘快乐成长’、  ‘快乐教育’。那么弱的数学基础,谁会送你去 ‘奥数班’?你们学校当然不教 ‘打算盘’,能教你们如何使用计算器和计算机已是不错啦!”

“爷爷,请管管姐姐!她又在拐弯抹角地骂我傻!” 小柳柳只能乞求爷爷的保护。

奶奶实在看不下去了,批评柳絮道:“毛团,老师没教过你们要 ‘尊老爱幼’ 吗?别老仗着自己开窍早,有些天赋,就看不起开窍晚的妹妹。你在学校里,也用这个态度对待其他同学吗?” 柳柳这辈子的自卑心理阴影,恐怕就是 IQ 值没有达到堂姐一级。她一辈子不可能成为堂姐那样的科研精英。

柳絮虽然 IQ 值超标,但 EQ 值不达标。从小到大都是这样。她是直男性格女儿身。典型的北京大妞, “巾帼不让须眉”。柳柳正好相反,从小感情丰富,处事不理智。向小猫一样粘着大人寻求庇护。小时候姐妹俩常斗嘴。两个人的感情,却越斗越深厚。随着年龄的增长,两人不但在感情上逐渐依赖彼此,而且共享对堂弟小宝的怜悯和疼爱。小堂弟两岁时查出有 “阿斯伯格综合症” (Aspeger’s)。引起上到爷爷下到柳柳对小宝的同情和保护欲。尤其在柳柳老爸和狄荻妈离婚后,柳家失去了 “弟弟” 这个男丁,柳小宝成了柳氏唯一的血胤后,全家上下都对小宝宠爱有加,保护有加。

想到堂姐,柳柳自然又想到几年前去世的爷爷。她竟然感觉眼角发潮。她呆呆地注视着被渡船搅动的水面,惆怅地叹了口气,心里叹道:“无限乡愁,难熬呀。日日思乡不见乡,何时能回乡?” 

The Prev ****** 本章完  ****** The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