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里的往事(二)

2016年1月1号在多伦多赶早场看了《老炮儿》。影院里十几个人,都是华裔。我这岁数的就仨,那俩主儿还说“鸟儿话”。不知能体会到多少老北京的那什么。我却看得”热泪盈眶“。不为别的,就为冯小刚的那一口地道的“京腔”和,别笑话,颐和园外的野湖。咱就是颐和园外长大的。大前年回去看见青龙桥的那老石桥还再,也是“热泪盈眶”。上了岁数的人,易动感情。

颐和园西北,满是军队大院儿。叫的最响的怕是“军科” - 军事科学院,和红山口北的“军大”,现在好像叫国防大学。反正就是八一队在的那地儿。红山口南有条从东到西的小马路叫厢红旗路。这路是从颐和园北宫门穿青龙桥直通香山。

我辈在那一带长大。至今还记得军队大院里的“官崽儿”们和附近村里的“痞子”们掐架。反正,院里的孩子们是打不过就躲在院墙里往外甩石头。外面的往里面甩石头,你甩我也甩。传说院外的农家子弟们打架不要命。院里的少爷们当然是打不过的。想想如果六爷还是六哥时和小飞一伙茬架是个什么结果。那时,军队干部们是绝对的清廉。绝没有拉关系走警察后门保自家的孩子的事儿。就是有也没那么肆无忌惮。有一阵子,因为孩子们打架,军民关系成了个大问题。后来,很有几个打架狠的大男孩们加入了三十八军,当了大头兵。也有后来提干的。也有后来复原去了工厂的。至于那些农家子弟们,恐怕大了还是农民。不过,现在那一带早就没有农民了。连盛产京西贡米的玉泉山脚下都被开发商早早得给开发了。

我辈小时候,那一带是北京近郊。因为东傍昆明湖西依玉泉山,空气极好。夏日雨后常见彩虹,晚上常见萤火虫。冬天还遇过齐膝深的雪,当然是小女孩的膝。去颐和园溜冰都不是个事儿。因为颐和园在郊外,那时没那么多的游客。记得我母亲最喜爱的去处是“画中游”。常常坐在廊下眺望昆明湖。我们小孩子觉得无趣,常常上蹿下跳地在附近的石洞里钻来钻去。往事不堪回首。

说起来,三哥去了工读学校既不是因为偷,也不是因为抢。好像就是爱打架。有些男孩子打架成瘾。至于三哥是不是也去了三十八军,我辈不清楚。我家下放去了湖北后,和过去的朋友们都断了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