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此为《自古英雄出少年》(别名:三傻闯北京)第十章的附页之一。 作者为 “金二秀贤”。 网文小说《金鞭美少年》是 笔名 “金二秀贤” 的 Mr. Kim (《自古英雄出少年》人物 )与他的捉笔人肖娴汝(《自古英雄出少年》人物 )共同创作的网文小说。
金鞭美少年・白额踏雪(一)
作者 金二秀贤
****** 详文如下 ******
自从陶七郎在邕州找到桃桃回京后,一转眼又过了两年。 这年夏季,京城的气温格外的高,且十分干燥。 听说中原诸地在闹蝗灾。 南方又在闹水灾。 钦天监已测出改朝换代的征兆。 不过不敢直接上报。 京城里的老百姓们却意识到了恶兆,开始屯粮屯料。 物价不断上涨。
皇城根下象邸街上的高门大户人家们,早早地就意识到了 “改纪元换年号” 这六个字。 想到了却没有人胆敢明着说出。 表面上,日子似乎过得仍然是一如既往的岁月静好。 暗地里,各家各户都开始准备面对 “崩” 和 “继”。 英国公府的动向,近来变成了朝廷的风向标。 平骧长公主与皇后娘娘之间的姑嫂不合,曾是人人知而不言的秘密。 各府夫人们中也分成了 “感业寺佛系”,因为皇后信佛; 和 “北苑山林道派”,因为平骧长公主信道。
又如,太子何时能继位? 继位的会不会仍是当前的太子? 各府的意见也不同。 在立太子一事上,北苑山林道派暂赢。 铁腕女强人平骧长公主使了不少手腕,将自己喜欢的皇子推进了东宫。
可是,皇后并不认输。 她时常抓住一点小事,就到圣上那里规劝。 太子自进到东宫后,五年内被禁足两次。 一次是因为傍晚打马球,伤残了一个侍从。 另一次却是因为酗酒后打伤宫娥。 这两次都叫 “荒淫无度,德不配位”。
这位 “感业寺佛系” 皇后,是当今圣上的第二任皇后。 她家父是故大儒。 曾誉至太子太傅。 只不过,老先生从来没有教导过当今圣上。 圣上是潜龙践祚。 践祚后,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特意纳此女为德妃。 再后来,为了讨好朝中文臣们,立德妃为继后。 当今朝中有两位中书同平章事,曾是皇后家父故大儒的门生。 就连当朝诸位宰相们也是对已故大儒极为敬仰。 皇后的兄长是今朝贤儒。 誉 “太傅”,任国子监大祭酒。 本来她弟弟也想靠着姐姐和家族的名誉和势力进入中书省。 是他自己不检点,让谏官们抓住了小辫子。 被彻底弹劾出了朝廷中枢。 贬到天涯海角的崖州去 “左揽闭月,右狭羞花”。 他被弹劾的罪状是 “荒淫无度,德不配位”。 同样的借口,被皇后娘娘用来折腾她的政敌们推出的太子。
历朝历代都有后宫不可参政,以防外戚集团控制朝廷。 当今圣上严格遵守这条古人留下的经验教训。多数的外戚们虽然都得以高位,可是都没有实权。 但是也有少数的外戚们,是位高权重。 比如,皇后的娘家。 再有,本朝廷中也如历朝历代,常有文臣们和武将们的互相挤压。 在大殿上吵得圣上脑阔子痛。 圣上将几位特能打仗的老将军们,都封爵外放,到外地去做节度使。 可总得有个可靠的人能在关键时刻,领兵镇住这帮子外放的土霸王们。 这就是自己的亲妹妹平骧长公主的的用处所在。
听说圣上几次三番考虑废掉这个太子。 几个成年皇子们也是蠢蠢欲动。 在一年的新年家宴上,长公主驸马陶国公爷与圣上把酒言欢。 无意中聊起了当年在 “幽王府” 时,两人一起度过的自在日子。 家宴散后,圣上又将陶公爷单独叫进皇家藏画阁,一起 “赏画”。 陶公爷虽是个糙人,但拍马屁的本事与他扩土戍边的本事,伯仲之间。 他离开时,据说腋下倒是的确夹着一幅魏晋名人的画。
过后,圣上反而将动静过大的皇长子先是送进了 “天牢”。 后又贬为庶民,褫夺一切财产。 非但如此,还将他的母妃赐死。那女子真是无辜。 她既不是 “佛” 系,也不是 “道” 派,只因生了一个爱闹腾的皇长子。 皇长子也冤。 他是长子,虽然与当今太子一样,都是非嫡出。 凭什么他要被圣上忽略? 据说,那女子是以自己的死,换来儿子的命。假如果真如此,圣上也算是说话算话。不过,据宫里人透露,皇长子的失势还是与没找对帮手有关。
这一下,非但其余几个皇子们吓得不再敢吭声,就连他们的母妃,如果还健在,每日亦是噤若寒蝉。 如今谁都揣测不出圣上的心思。 各府的夫人们都将眼睛盯向幕后 “女宰相” 平骧长公主。
皇后是文臣们的皇后。 长公主是武将们的长公主。 圣上是位孝顺的儿子。 故皇太后的遗嘱,是要他在有生之年,照顾好这个妹妹。 他谨守母训。 他又要顾忌朝中文臣们的面子,不好对皇后怎么样。 只能在姑媳两个女人中玩平衡。 由着他们打派系仗。 自己想玩个黄雀在后。
近一年来,一直被 “佛系” 胜压的 “道派”,又有赢回场子的势头。 因为感业寺佛系的几位领军人物,不断薨逝病毙。 比如,三年前去世的陶杜氏小娘子。 再比如,“母仪天下” 的皇后。
貌似进入上升期的英国公府中,近来也遇上了麻烦。 这个麻烦对陶家还真是个大麻烦。 这个麻烦起源于两年之前。 那时,皇后和被独宠十几年的贵妃两人,都还是活蹦乱跳。
众所周知,皇十三娘安平公主与陶家七郎,定的是娃娃亲。 本来两年前就该办理完毕 “尚主”。 结果因为一件轰动朝廷的 “贩良为奴案” 给延误了。 此案的受害者之一,竟是陶府的陶十四郎。 此案的破案功臣之一是陶府的陶七郎。 简单地说,陶七郎为了寻救被绑架的弟弟陶十四郎,耽误了自己的早已预定的婚期。
家事大于国事? 这还了得? 皇后系的文臣们已经抓住了整倒 “北苑山林道派” 的把柄,正待时机成熟,好在朝中兴风作浪。 结果一过新春,陶家却连连失去了名正言顺办尚主的机遇。 因为,后宫连连出事。 先是圣上独宠十几年的贵妃暴病,薨。 为此,圣上不合礼制地辍朝七天。 下旨国殇三个月。 国殇期间,英国公府这种皇亲国戚自然不好带头娶亲。
第一个国殇期一过,陶家和皇家都是紧锣密鼓地准备将婚事办了,祛祛晦气,冲冲喜。 也好封住皇后系文臣们的臭嘴。 没想,“感业寺佛系” 的最大靠山,皇后本尊出了事。 先是重病了近一个月。 然后,薨。
皇后去了西方佛国后,却终于在朝斗和宫斗中赢了一把。 她不仅先是活过了那个 “惑主” 的狐狸精贵妃,在朝中文臣们的联名逼迫下,圣上不得不同意为她的丧事,辍朝三日,国殇三个月,缟素六个月。
这缟素六个月很缺德。 就是说,即便国殇三个月后,民间有喜事,像婚嫁寿辰,弄璋之喜,统统要着素色。不许大唱大闹,大吃大喝。 连青楼酒肆在缟素期间,也不许挂红灯笼。 想想都别扭。 谁家愿意办个喜事像是办丧事?
按说,在这一连串的 “国殇” ,加 “国殇”, 加缟素后,陶家终于熬出头,可以大办特办陶七郎的 “尚主” 了吧? 可偏偏又出了岔子。 被皇后折腾了几次,又被父皇威吓了几次后,太子已经完全倾向 “北苑山林道派”。 准确地说,他离不开陶家的几位郎哥了。 今年一开春,他就将陶七郎派去西南境搞 “勘测域地”,简称 “勘域”。 搞勘测本来是一项艰苦的任务,偏偏这个陶七郎特别喜欢跑到各州府,为他的乐府,去搜集民间小调。 太子便委托他顺便将一事办理了。 当然,另有朝廷拨款。 此勘域和收集民乐,本来就是两个部门的两件事。 如今,太子监国,说话还算数。
自贵妃去世后,圣上精神一直萎靡不振。 身体也一天不如一天。从年前重阳节后,他就以养病为借口,开始命太子监国。 可是他老人家仍然不肯正式退位。 所以太子还要天天去他那里汇报工作。
太子代表圣上出外几天,巡查中原蝗灾,为北方求雨刚回朝。 这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就被如今主事后宫的吴淑妃给拦住了。 她要他赶紧将妹妹安平公主的婚事办理了:“ 你不在这两日,吐蕃国使臣呈上请柬:吐蕃国国主为他的王长孙,请求一位和亲公主。 点名要圣上的直系公主。 这未出阁的直系公主中,只有安平公主最适龄。 还有废王的两个女儿本来也适龄。 那两女子如今都在掖庭中。 我提醒圣上,安平公主是早已经许配给陶家的。可否从那两位女子中选出一位。 圣上本来就不喜欢后宫多言。 在贵妃薨之后,越发对我等冷淡。 但他并没将话完全说死。听说,有大臣上奏劄说,和亲一事,须国事第一。 当务之急是要保持与吐蕃国的和平。 更有甚者,指责陶家两年前故意推迟婚期。 说是,陶国公刚愎自用,慢待皇室,有震主之嫌。 圣上考虑再三,今日将要下旨。 他想要再给陶家十天的考虑时间。 要么十天之内将婚事办理了。 要么十天之后退亲,也好准备将安平公主送去和亲。 这是昨日的朝政。安平公主一听到消息后,哭得死去活来,不吃不喝的。 真是可怜。”
太子打断了她:“ 阿娘,儿郎明白。 怎会这么不凑巧,子峘(陶七郎的字)恰恰被吾派出去办事? 吾立刻去信,将他召回来。 吾这就去请示圣上。 如果安平公主不能去和亲,和亲一事总需有个妥帖的人选。 吐蕃国主是为其王长孙求婚,要是将安平公主送去和亲,吾朝岂不是要低一辈?”
自生母陈充仪去世后,安平公主一直由吴淑妃赡养。 吴淑妃又是太子的生母。 所以与这两个孩子特别亲近。 吴淑妃除了性格老实忠厚外,色艺才能均平平。 她本就无强大外戚家族做靠山,人又老实的有些木纳,所以在宫里一直被皇后和其他得宠的嫔妃们小瞧并挤压。 是平骧长公主在圣上那里活动后,吴淑妃的儿子被正式立为太子。 她本人也从修仪荣升为淑妃。
接着,她先是熬死了那个年轻薄命却被独宠十几年的贵妃。 接着又熬死了皇后。 她这才得以一统六宫,成为后宫中我最大。 心平气和而论,她这个儿子既不是 “长”,也说不上很 “贤”。 倒是与她一样地平庸软弱。 被禁足两次后,如今做事颇为小心谨慎。 看样子,将是一个立不下丰功伟绩,却能守好家业者。
吴淑妃本人不是什么 “佛系” 或 “道派”。 她根本也没有那个底气参与那些政治派系的争斗。 她信佛,但总觉得亏欠着平骧长公主。 再说,安平公主在身边长大,犹如亲生女儿。 她可舍不得让她远嫁吐蕃。
平骧长公主自己有过和亲的经历。 知道和亲公主们的凄惨。 如今周边各国的政治形势都在不断变化。 小一辈的和亲公主们,怕再无她的运气。 比如,这个吐蕃国就大有些咄咄逼人之态。 明明知道圣上还在位,却要为 “王孙” 娶一位 “公主”?难不成圣上还要向吐蕃国主称 “侄” ? 安平公主从小就与陶府定了娃娃亲,又时常到府上玩耍。 与府中孩子们的感情亲厚。 尤其与七郎,两小无猜。自家的媳妇怎么可以便宜了吐蕃人? 对平骧长公主来说,陶家的家事才是第一位的大事。 她连夜书信陶七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