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鞭美少年之二・阿乙进京(6)

🔙 to《金鞭美少年目录》

金鞭美少年・象邸龙马

****** 详文如下  ******

“象邸龙马” 在春秋两季,一月出现一次。 与英国公府的 “静沁园古今战事经略筵”,简称 “静沁园论道”,发生在同日。 “静沁园” 是英国公府的一个侧院。 院中有一座 “论略堂”。 堂中一月一次举办 “古今战事经略筵”。 要请军政两界的巨擘们,谈古论今,评判古今战例。 主办人是 “金鹰大可敦”,也就是平骧长公主。

据说,过去圣上亦会惊鸿一瞥,便服软幞显身。听上一盏茶后,悄然离去。 这两三年多是由太子出席。 虽说近年来,“静沁园论道” 逐渐对市井士庶们开放,但布衣也得名士。 无论贵贱,听道之人必须持有 “静沁园” 的邀请柬帖。 那请贴并不是谁人就能搞到的玩意。 也要由几位有身份的功勋重臣保荐。

“静沁园论道”的规矩甚是严苛。 一旦坐下就不可轻易离席。 连出恭也有规定时间。 稍有不尊,就要被园中守卫推出园。 十年前,有位颇有身份的正五品文官,被金鹰大可敦勒令退筵。 强辩不听。 生生地叫壮汉们摔到当街。 之后,此等事情甚少,但也不是全没有。

每到 “静沁园论道” 之日,园内守备森严自不必说,园外也会由管京城治安的城防营封街。 所有的车、轿勻要在象邸街的东西两头和各个南北巷口被官兵拦截。 听道之人除了手持请贴外,必须是冠冕堂皇。 本人亲自骑马,独立而来,不许带随从。 路口下马,步行至静沁园。 再由门卫们慎查后,放行。

至象邸街的各巷口处均有城防营监管的马厩。 接待的官吏和马仆们会根据请帖上的称呼,写下挂牌,譬如,“某某伯XXX宝驹XXX”。 京城里的达官贵人们都爱给自己的骏骐宝骥起个美名,诸如 “青骓”、“飒露紫” 一类的。 若是借来的马,挂牌上会是诸如 “某某将军XXX赁某某侯宝驹XXX”。 就曾出现过 “殿直侍卫陶之澹赁燕薊郡王宝驹青花騣”。 陶之澹,是英国公世子陶大郎君;燕薊郡王,是当今太子出藩前的封爵;青花騣,是马的名字。 这陶家大郎君哪里需要借马骑。 不过是打马球时输给了燕薊郡王。 认赌服输,为 “青花騣” 扬名。 诸如此类的玩意在贵族子弟们中颇为常见。

骑马而来,是要显示自己尚 “勇武”。 衣冠亮丽,是要显示自己懂 “礼貌”。 京城中的天潢贵胄比比皆是。 凡是有幸得到请贴的贵人们,基本上会骑着打扮的亦是亮眼的骏马良驹,缓步踏上象邸街。 在一厩前立定,优雅落鞍。 自牵马站定。 那站姿要求“神姿仙态”,“玉树临风”。 静等过来伺候的尉卒,查过请贴,写好挂牌,交接马匹后,还要客气地送上 “监管费”。 个人的表演、马匹的骏硕和马具的奢华,都代表着自家的社会地位和门第传承。 这也是 “布衣少见” 的原因之二。

十几年里,这一套仪式从来无人违反。 无人敢违反。 出席过 “静沁园论道” 的亲王们、郡王们,也会老实遵守这一套礼仪。即便番邦的王子们,也会事先学习练习这一套礼仪。 出席论道的武将们,平日常因为行为粗鲁被嘲笑。可对 “静沁园论道” 的规矩,却从不敢怠慢。 如今太子要交双份 “监管费”。 他马后一定会跟着一个 “东宫侍读郎”,就是他的贴身侍卫。 他是唯一被准许带一名侍卫的人。

“猜猜那位贴身侍卫的挂牌上会如何写?” 原本坐在邻桌的一位素衣老食客问阿乙。 在主动为阿皮一行讲解了一通之后,老人已与他们混熟。 这位食客自阿皮四人下车坐进粥棚后,就跟了进来。 他见阿乙一脸懵懂,不等回答就给出答案:“诸如, ‘东宫侍读郎陶之澹宝驹海冬青’。 陶家大郎君是太子的两位侍读郎中的一位。 有意思吧?” 阿乙刚要说什么,他的话音被棚外的吵闹声打断。 他率先跑到街边看热闹。 到底是小孩子好奇心重。

只见几位青年富贵子们由一个巷口拐出。 一行人个个鲜衣怒马,煞是亮眼。 果然按照老食客的形容,一一立定,落鞍,静等 …… 缴费后,几位结伴而行。 这几人,个个精神焕发,意气风发。 老食客建议阿乙与他挤到前排看看。 有人领路介绍京城风光,四个外地人当然乐意。

那食客向阿皮等一一指点谁是谁。 阿乙根本没记住。 那些人不过是某侯爵家的二公子,某大臣家的小郎君 …… 似乎与阿乙这等庶民老百姓的地位相差甚远。 其中,有一位衣着不算太华丽的年轻人,据说是今年春闱的新科状元。 按食客的话:“是位江南大才子。 可惜家中已有发妻,不然早有京城富家翁抢去做了女婿。 那人诗赋政论写得出色,还是位大画家。书法亦是了得。 甚得圣心。前途无量。”

阿乙对这些一点也没兴趣。 阿皮倒是听得仔细。

布衣小民们,尤其是女子们,围观鲜衣怒马;八卦礼仪上的疵点( “人言可畏” );待到正式开筵之后,花五文钱买个 “观骥通牒”,一路查看各马厩上悬挂的名牌,审视宝马宝驹,这就是京城一景的 “象邸龙马” 。

观骥一项最受欢迎。 对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来说,这多少也是朝堂政局的风向标。

阿皮问带路的老食客:“ 一人五文的收入是上交还是只留给个人?” 老食客悄声说:“ 小郎君问得直率。 ‘监管费’ 本为朝廷的税收。 圣上下旨,每月的 ‘静沁园论道’ 所得监管费用,通通赐予城防营。 出面领头维护秩序的则是陶府的府兵。” 他指出远处一名大汉,“服饰与城防营的不同。” 他又轻点街对面紧闭的陶府正府门。大门的墀台上站立着四名卫士。 服饰果然与大汉所着服饰相仿。 随后保镖小哥附在阿皮耳边说:“我等在 ‘陶公别墅’ 亦着同样的服饰。” 阿皮点点头。

老食客问阿皮:“ 小郎君知道为什么叫 ‘英国公府’ 吗? 一般国公的宅邸是不可称为 ‘府’ 。 按本朝礼制,只可用 ‘第’ 字,或 ‘邸’ 字。文官习用 ‘第’ 字。 勋臣习用 ‘邸’ 字。 陶公爷虽然贵为从一品国公,宅邸只应是 ‘英国公邸’。” 阿皮在兄弟四人中算是比较活络的那位,对此等事务多有兴趣。 他竟一时答不上来。 老食客说道:“之所以能够开府,是因为当今圣上视平骧长公主为 ‘女亲王’。 平骧长公主又被尊称为 ‘金鹰大可敦’。 这 ‘可敦’ 二字是异族对 ‘女王’ 或 ‘王后’ 的尊称。 陶国公是尚主。爵位不可超越公主。 所以,陶公爷永不可能被封异姓王。 圣上赏赐了金鹰大可敦此府邸,一应用度皆按亲王制。 又亲笔书下 ‘英国公府’ 四字。 此用意甚是深刻。” 阿皮答道:“ 原来如此。” 阿乙到底岁数小,没理解什么是 “用意深刻”。

为他们领路的老食客说:“ 你们还别急着离开。 ‘静沁园论道’ 巳正(上午十点)开筵。 巳初三刻,从陶府东府门那边起,会有一队巡街兵马。 煞是好看。 要围着英国公府环绕一圈。 早年间,是为了清理离府墙太近的市井无赖们。 如今,不过是一种仪式。 京城里的女子们都爱看这个。 因为巡街的骑士们全部是金鹰大可敦手下的女子骑营的女骑士。 那营叫 ‘驭凰营’。 一色一八到廿八的未婚女子。 我们再向东行几步,至府东的 ‘慕筵茶楼’。 其点心和茶水颇为精致。 与茶楼隔街相对的是陶府东府门外的武庙校场。 那里常有各地江湖人士耍把式,很是热闹。 各高门大户的管事们也常去那里看看。 如能挑中一二人充任家丁,也是一桩美谈。 ”

阿皮这边那位老成的保镖大哥有些犹豫。 他越想越觉得不对劲。 自粥棚起,此人一直跟随他们。 表面上是领路介绍京城盛景,怎么觉着有些太过热情。 何况,此人貌似满面褶皱,甚是精瘦。 可一双眼睛却透露出烁烁精光。 他走路步伐稳健,呼吸绵长。 他想:“ 下盘如此坚实的老者,多是年轻时练过把式。 京城水深,江湖高手颇多。 不可不防。” 他将阿皮拉到一旁说:“曹三郎君,你等我片刻。 我去与那位府兵大人沟通一二。” 阿皮点点头。 此时,阿乙拉着哥哥的手说:“三哥,我想去茶楼吃上一盏茶。”

话音才落,路边想起一片欢呼声。 巳初三刻已到。 果然,象邸街东口出现一队骑尉。 一色的黄骠马。 统共十二匹。 匹匹高大雄健,皮毛雪亮。马鬃被扎成两排小辫子,由蓝色绢带束紧。 马尾也被扎起兜住。 马脖上都带有铃铛。 不知这十二匹马是如何训练的,齐步踏过青石路面,铃声竟然整齐划一。 马上之人,一致的银色头盔轻甲。 乍看,看不出男女。 但因为腰身均匀,比汉子们要纤细,可以猜想是女子们。 个个腰板笔直,骑姿稳健。 每人手握一柄淡蓝色小旌羽。 旗上有白色凤纹,十分地亮眼睛。 旗杆的上端竟是灿灿枪头,在阳光下一闪一闪的,很是威武。 一行人马在围观人群的静穆中,哒哒哒,丁零丁零,缓缓地走过象邸街。 消失在象邸街的西头,再朝北拐去。 人群仍不散。 已有人开始买 “观骥通牒”。 老食客介绍说:“ 这些急忙买通牒的人多半是写京城通报的小吏们。 来了什么人,骑着什么马,着装举止都是要通报的内容。”

问路的保镖大哥匆匆赶回来。 先是朝阿皮点点头。 他向老食客鞠躬作揖说道:“ 小人不知是都头大人领路。 惭愧。 恭请大人引荐我等去 ‘慕筵茶楼’。 听说,已有人在那里等待多时。” 老人拂须笑道:“ 果然敬职。 陶曹小娘子昨夜收到来信后,就安排我等在外巡侯。 几位,这边请。”

老人是退职的府兵都头。 退职后,被陶大郎君留为府中执事。 本来是专门侍候陶大郎君的 “逸辰院”。 曹蕾进院后,老人又被指派只侍候 “逸辰后院” 的杂务。 他祖籍在幽州南部,姓刘。 进京后,再没回过幽州。 作府兵都头时曾与张侍卫长有过几面交往。阿皮等的车在路口被拦下后,他听出了阿皮的幽州关外口音。 马上凑过去,试探几次,确定必是陶曹小娘子所交代之人,便提点出谁人是陶府的府兵。 知道四人中必有一人能悟出其中的暗示。

阿皮非常想 “观骥”。 与弟弟阿乙不同,阿皮是个精明的商贾胚子。 他计划在观骥时记下那些某某侯、某某伯的尊名大姓。 这些大户人家都是他将来的顾客。 阿乙却只想去茶楼喝茶。 早起虽然在客栈吃了早点,但出来得急,吃得不多。 此时已感到肚子饿。 刘老执事笑说:“ 也罢。 先去吃茶。 我这就将尔等的车夫遣散返乡。 曹小娘子对你们已有安排。 这一年里,陶府里有些忙乱。 上半年,世子夫人去世了。 现在陶府逸辰院中诸事,要由曹小娘子把持。 她近来很忙。 ”

****** FIN (完) ******

🔙 to《金鞭美少年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