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家的那些事
【註:是个 “人”,就不会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 瞿晓醒是个鸿运当头,具有 “锦鲤体” 的那么一个人。每当他真正下决心要做出一番大事业时,处处遇贵人。 他的人生看上去非常爽。 但他终归是个 “人”。有爹有娘,有祖父母。 这一篇主谈他妈、他大伯、他叔的背景。 一带而过,将来出番外篇。 看官,如果您嚼之无味,直接跳到下一篇。】
****** 详文如下 ******
第五章 瞿老爷子是个能人
在今年的开坛庆典上,有一个不寻常的重点事项,就是瞿家酒坊™要立一个“少掌门”。 而且,此次只正式宣布,立一个瞿家酒坊的 “少掌门”。 不提瞿家酒坊的技术传承问题。
瞿家酒坊™虽然是家庭作坊,却有个二百多年的历史。 历代没有一个位置叫 “少掌门”。
在老日子里,掌门的也管掌柜。 虽被称为 “掌门”,所练的功夫不过是瞿家的 “秘酿大法”。 掌门手下设两个高位助理:“大管事”和“大管帐”。 这两人都被尊称为 “先生”。 瞿家的秘酿大法历来是 “传男不传女,传子不传婿,传嫡不传庶”。 老日子里,还要加一条 “传伯不传季”。 意思就是,长子继承 “掌门”。 古人称老大为 “伯”。 老二为 “仲”。 老幺为 “季”。 老二以下到老幺之上的统统为 “叔”。 不过到了晚清,这个什么 “传伯不传季” 就被废了。 到了民国,“传嫡不传庶” 中的庶,单指被续室带过来的孩子们。 继子女们统统都被视为 “外姓”。 外姓人就是入了瞿家酒坊的 “山门”,也学不到真正的 “秘酿大法”。
可是,嫡子们学练秘酿大法,必须从干粗活的伙计开始练。 然后升到执事,师从大管账先生。 开始学习记账、算账。 基本上每个环节都得懂。
瞿晓醒十六岁离家到外面闯生活。 之前在家乡瞎混。 他一天都没接触过“瞿家秘酿大法”。 也不感兴趣。 被他爷爷逼着接班,是出于孝道。 先答应下来做个什么事都不管的 “少掌门” ,哄爷爷高兴。 “少掌门”是一个地道的虚位。连空饷都没得吃。说白了,就是不拿瞿家酒坊的一分一文。
他被逼上这个位置,主要还是瞿老爷子没有其他人选。 瞿家酒坊的祖训,酒坊永远姓 “瞿” 。 当今掌门瞿老爷子的膝下就只有瞿晓醒这么一个孙子。 虽然不是嫡长孙,好歹是瞿氏嫡支的孙子。 他做接班的掌门人,比老爷子的两个亲儿子更合适。 至少,在瞿老爷子的眼里,将瞿家酒坊™ 交到这个处处帮助他维权的孝敬孙子手里,心里来得踏实。 他将来才能安心归西。
瞿晓醒虽然被形容为 “出门即踏狗屎运” 的人物。 但他也是个有血有肉的人。 所以,提起此人就绕不开瞿家的老一代人。 也绕不开瞿老大为什么不被他爹看好这一话题。
话说瞿老爷子本人,曾是瞿氏家族的嫡长子、嫡长孙。 他一出生,按祖宗规矩,就是瞿氏酒坊的传承人。 过去,像 “瞿家酒坊” 这等小康商贾人家的孩子们,怎么都需要读书识字。 尤其是嫡长孙。 虽然在他年幼时的那个国民时代里,大多数的人鲜少有送孩子们读书的。 瞿家住的这个镇子却有 “耕读传家” 的好传统。 有需求就有供应。 既然有 “耕读传家” 的传统,镇上自然少不了公学和私塾。 更何况,镇子其实离县城不远。 【余话:现如今已是县级市的一部分】
瞿老爷子少时,兄弟几人的书,虽然读得不多。 但学到的那点东西,足以开化瞿氏家族几位少爷们的眼界。 瞿老爷子从小最爱跟着他祖父和父亲学酿酒。 苦练 “瞿家秘酿大法”。 自幼便练就了千杯不醉的本领。 味蕾和嗅觉都特别敏感。 他吃得了苦、耐得了劳,为人孝敬明理,除了脾气有一点暴躁爱发火外,其余皆好。 他的人品和作为,深得家族里长辈们的认可。 加上又是嫡长子、嫡长孙,他传承 “掌门” 可谓水到渠成。 后来赶上了一个 “公私合营” 的大潮流。 这促使他在而立之年就接下了掌门大印。 就是在这个时代,瞿掌门被称为 “瞿社长” — 酒业合作社的社长。
瞿社长虽然少时读书不多,可成年后却爱看报,读演义小说,听说书。 更爱看戏。 为了做生意,逐渐养成了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习性。 论起理来,往往是当今政策如何如何,旧时老理又如何如何。 戏文带着演义典故又带着革命道理,出口成章。 【余话:文革初期,他近四十。毛主席语录却能背得烂熟。全靠他这个特能引经据典的能力,保全了暂时易名的 “红卫酿酒厂”。 当然,语录虽然背的溜,他忘得也快。好歹家里有人提醒他】 他办起事来,可谓是妥妥当当。 他是个能人。 从“社长”,到 “经理”,到“厂长”,再到 “掌门”,几十年中,不但酒,酿制得好,生意,也做得有模有样。 向人借钱,讲究 “有借有还,再接不难”。 向国家交税,也绝不偷漏。 尤其是为人,就两个字,正派。
只可惜他的两个亲生儿子,没有一人能够承担得起做 “瞿家酒坊” 传承的重任。
第二篇・下一章
Published on: Nov 22,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