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Sasha,Kevin 和老茅
Kevin 和 Sasha 结为好友,真是缘分。
高二终结后的暑假中, Kevin 报名上 ENG4U 暑期班。 ENG4U 是 Grade 12 (高三)的必修课。 他打算在高三第一学期里,集中精力搞好自己的其它科目,以及早日完成安省对高中生们规定的社会公益的积分。 既然学校安排了高三的英语速成课,他为什么不能早早地将这个学分拿到? 英语是 Kevin 的强项。 压缩型的暑期课,其实很适合他。 在高三上半年,学生们一定要争取到六个各大学都会要求的必修学分,才能与高二的终结成绩和报考大学的申请表一起,上交到安省报考中心 OUAC 。 报考截止日期是来年的一月中旬,也是就高三的寒假后。
加拿大没有特别的高考程序。 高中毕业后,能否如愿以偿地进入自己选中的专业和心仪的大学,规定的那六门高三学分的成绩,尤为重要。
Kevin 走进教室,扫了一眼。 除了同年级认识的几个人外,还有两张生面孔。 一位典型的亚裔。 一位像是 Caucasian (欧州白人的统称)。 他毫不犹豫地坐在欧裔面孔那位身边的空位上。 不是因为他属 “自我看不起型” ,看着亚裔就烦;而是因为那位欧裔面孔实在是 …… 颇具异国情调,封面模特般地好看。
再就是,他不想坐在离他们年级有名的学霸 May 太近的地方。 May 正在与那位亚裔面孔的陌生人,小声交谈着。
老师招呼他们通通靠前坐,说道:“ 开课第一件事,按惯例,互相介绍一下自己的尊姓大名,和班级。 尤其是,我们这里有二位新面孔。 Kevin, 就从你开始吧。”
这位老师正是 Kevin 和 Kenny 的班主任老师。 她记学生的面孔和名字的本事是个传奇。 这位老师还是位桃李满天下的优秀教育家。她手下出过如今相当活跃的小说家、诗人和媒介的大编导。 据说,上高三的 ENG4U (高三必修英语)就是由她来教。 Kevin 有向文青发展的趋向,是此老师得意的学生之一。
老师有意推荐 Kevin 上大学后,主修英国文学。 Kevin 不能。 他父母离婚时有一条协议,就是将来至少有一个儿子,必须进入家里的4S店的管理层。 就是做家族产业的接班人。 如今,弟弟 Kenny 明确要自由发展,Kevin 不得不担负起进入家族产业的责任。 何况,他是 “长子”。 即便那个 “小娼妇” 或老爸的小四、小五什么的,将来真能生出个儿子,Kevin 在家族中的长子地位不可动摇。 多数华人的家族产业,至今遵循 “子继父业” 的传统。 加之,那家4S店本是Kevin 母系家族的。 Kevin 和 Kenny 如今都随母姓。 他们的爸只是暂时帮助打理那家店,挂名 “总经理”,却不是店主。
Kevin 喜欢文学,却不能主修文学。 他必须主修与企业管理有关的学科。
在课堂上的一番互相介绍中,令 Kevin 大吃一惊的是,Sasha 不是从俄国或任何东欧国家或北欧国家过来的。 是地道的华裔移民。 虽然有个很俄式的昵称 “萨沙” 。Sasha 的英语发音中,确实充满了华裔们常带着的丝丝拉拉,而不是东欧或北欧移民常有的卷舌音。
茅同学十六岁时就以全省理科类前十名的优异成绩通过了中国国内的高考。 他想去上海上学,他奶奶不放他走。 他就在家里闲赋了快两年。 这期间,试着考了 TOEFL、IELTS,等等。不行,他的英语不达标,根本对不起他出生就是加拿大公民这一良好资源。 他出生在多伦多。 可是从婴儿时起,就在闽南的奶奶身边。 英语口语当然 “不好”。 所以,他强迫父母将他想法送到 Kevin 上学的这所高中。 这所学校的学生体以当地白人和移民二、三代为主,母语是普通话的学生和母语是广东话的学生都很少,更不要提是否有人会说闽南话。 这是一个浸泡式的英语环境。 他要强化自己的英语。 不然,他都不好意思承认自己是加拿大人。
Sasha 同学在国内只上了一个学期的高二,就辍学了。 他后来告诉好友们,是因为在学校,自己学不到也学不进东西。 他承认那时自己不是好学生,偏科偏的离谱。 按他自诩的,他的中文有足够考硕士生的水平;他的数学和物理成绩经常惨不忍睹。 以他偏科的程度来看,将来连一个三流大学也考不进去,更不要提他老爸心心念念的北京大学历史系。Sasha 抱怨说:“ 我听得耳膜发痛!我家老爸越老越偏执。 非要是历史系。 还非要是北京大学。 压根儿没有那个可能性。 我又不是神童。 不像老茅,想考什么学科,可以打个响指就来。真烦死我了。”
中国国家高考制度,每年不知扼杀了多少 “偏科生”。
考虑到儿子由于偏科,很难通过高考进入国内的顶级大学,他老爸将 Sasha 送到加拿大的亲戚那里。 要他从高中二年级学起。 反正你早晚是要去 “坐移民牢” 的,那就早点去坐,从做 “小留学生” 开始。
Sasha 则兴高采烈地离开了烦死他的老父亲。 想也没想过需要顾及老爸送自己上飞机时的心情。 他老爸,老来得子,“望子成龙”,情有可原。 眼见着儿子头也不回地登机离去,那心里的滋味确像打翻了五味瓶:“ 臭小子,一点不体谅老父的良苦用心 ……”
很久以后,Kevin 才得知 Sasha 辍学的真正原因。 他是偏科,但并不如他说的那么偏科。 不过,考北京大学历史系,肯定是没门。
Kevin 与 Sasha 相见恨晚。 两人到了后来,有些臭味相投。 两人都喜欢文学、艺术和历史,不沉迷于电子游戏,有很多的共同话题。 互补彼此的见解。 兄弟情义,只差 “斩鸡头,烧黄纸” 的 “桃园结义” 了。
因为茅同学是 “神童”,早熟,太聪明。 与他在一起,每个人多少会产生自惭形秽的感觉。 除了像 May 这种特爱学习的好学生。 Kevin 总觉得与老茅有隔阂。 老茅同学,人很亲切,很大哥范儿。 可就是这种自我控制能力强烈的大哥范儿,才使得 Kevin 觉得非常别扭。
Sasha,家里走的是 “投资移民” 之路,本人走的是 “小留学生” 之路。 就冲这一点,Kevin 就对 Sasha 有亲切感: one of us (其中之一)。
有着一对漂亮的蓝眼瞳的 Sasha 是先到 Saskatchewan (萨斯喀彻温省)某镇的高中,也是方圆二十公里内唯一的一所高中,老实地从高二学起。 暑假前,多伦多的亲戚才帮他转学到这所高中。 在这一点上,从温哥华转学来的 Kevin 倍感亲切:同是天涯沦落人! 萨斯喀彻温省是一个农业大省。 Sasha 的亲戚在那里盘下一处大农场,一点不意外。
从第二天起,Kevin 总要想法和 Sasha 肩并肩坐在一起。
茅同学不喜欢文学,却有一种学什么学科都要挣第一的劲头。 他和 Sasha,一人喜欢当 “头儿”,自我控制意识强;一人喜欢随大流,八面玲珑。 他们很快成为朋友。 当听到茅同学高考成绩是全省理科类前十名时,Sasha 当时就哼哼到:“ I am not worthy!! ” 。
当一个人对另一个说出 “ I am not worthy !” 这句玩笑话时,是在称赞对方如神一般的存在。 是对被赞人的极度敬佩。 这句话出自一部 1992 年的好莱坞喜剧片 《Wayne’s World》。 Sasha 当时给茅同学解释说,他是从他在 Saskatchewan 的语文老师那里学来的。那位刚参加工作不久的英文老师,是个很风趣的人。
因为暑期课中,学生少,大家就围坐一起,老师面对学生,坐在半圆形的中间。 从第二天起,老茅,Kevin,和 Sasha 三人总是肩并肩地坐在一起。 而 Kevin 总是坐在三人中间最受捧的那个位置上。
Sasha 来到加拿大有一年了,他英语口语虽然带口音,但是很流畅。 不过,私底下聊天时,他喜欢中英语兼用。 老师规定的几本课外文学书,他都读过翻译版。 所以,再读原版时,可以一目十行,速度极快。 到了暑期班结束时,他的最后一篇作文居然得了一个 A-。 老师规定的作文是某部中篇小说的读后感。 他后来悄悄地告诉 Kevin,他此次又走了狗屎运: 他那位正在芝加哥大学,读研英国文学 Ph.D. 的堂嫂,刚好在多伦多度短假。 他的堂嫂是多伦多人。曾是这位老师的得意学生之一。 最终,采取了老师的建议,在大学里主修了英国文学。 她见到老师留下的作文题,马上给了他一点 Tips (提示)。 过后,还帮助他纠正了几处文法错误。
“ 写高中作文这东西,如果想得高分,就得顺着语文老师的意思去写。 什么独立思考,全是瞎掰。 只要能把美词堆顺溜了,不犯语法错误就行。 你想,我将来又不靠写作吃饭,不值得花大劲儿。” Sasha 在私下里撇着嘴说道。 这种得了便宜还卖乖的欠揍嘴脸,把 Kevin 气得牙痒痒。 Kevin 的 A+ 可是完全靠着自己的努力得来的。
老茅补英语,补得非常认真。 无论课上或课下都坚持用英语对话。 老师规定的几本课外读物,他也都囫囵着读了。不过因为英语基础差,又没有 Sasha 这种处处遇贵人的运气,自己吭哧吭哧地搞出一个 B-。 这还是靠在网上东抄西抄,抄出来的。 他非常,非常不开心。按他的话,连个高中英语作文都写不好,将来还能算受过教育的加拿大人吗?
开学前,学校根据高三应届学生在高二时的数学成绩,重新分班。Sasha 靠着他从 Saskatchewan 那个方圆二十里唯一的高中带过来的成绩单,和学霸 May 一样,被划入 Mathematics Enhancement Class(数学强化班)。 学校的意思,凡是进入 “数学强化班” 的学生们,将来都有学研 “硬科学” 的潜质。 上大学时,应该考虑主修 “硬科学”。 Kevin 和弟弟 Kenny 都被留在了 Core Class (核心班)。
“核心班” 的学生们没有像 “数学强化班” 的学生们那样,会几乎天天面临各式各样的小测验。 但是,无论在哪种班,整个年级的各科学期中考题和学期末考题的难易程度,基本上是一致的。 这是为了照顾没有能够进入 “数学强化班” 的学生们的数理化成绩。 高三分班是这所高中的惯例,有很长的历史。 经验证明,绝大多数从高三 “强化班” 出来的学生的数学平均成绩,在高三第一学期结束时,普遍在 A- 以上,而其它三门生物、化学和物理的平均成绩普遍不会低于 B+。 这个班上强化培养出来的学生的六门必修课成绩,足够进入加拿大任何一个大学的 “硬科学” 和 “软科学” 专业。 何况,学校的名声如此之好,几所大学在接受申请时,将会为从这个学校来的申请人加分。 这早已是不是秘密的秘密。
鉴于 “数学强化班” 的好名声,有些很重视孩子教育的家长们,在孩子还在上高二时,就主动与学校联系,要将自己的孩子登记在 “强化班” 的名单里。 学校却会根据高二数学老师的推荐和学生自己的高二终结成绩,来选取 “强化班” 学生体。 如果一个被选中的学生本人不愿意加入这个班,那名学生将会被留在 “核心班”。 Sasha 能进入 “数学强化班” 靠的是他从 Saskatchewan 的高中带来的,教导主任和校长的推荐信,以及他那个闪光发亮的成绩单。 他本人也愿意进入 “强化班”。 主要原因是 May 是 “强化班” 的笃定人选。 在英语暑期班里,他 “一眼看上” 了那个严肃和专心的女孩子。
不能与 Sasha 同班,使得 Kevin 不怎么开心。 所幸,班主任老师没有换。
(四)Kenny, Kevin 和老茅
高三开学重新分班后,Kenny 却很开心。 他这时已经下定决心要报考戏剧表演专业。数学成绩的高与低对他来说,根本不重要,只要能及格,不影响他的高中毕业文凭。 “核心班” 在数理化上的要求轻松一些。 他能有更多的业余时间,磨练舞台表演技巧,准备他面临的 auditions (试镜)。
Kenny 转入这所学校后不久,就单恋上本班一个女同学 Natalya。 Natalya 从很小的时候起,就开始为大跨国公司拍一些地域化的小广告;为当地的童装设计师走 T 台。 所以,Natalya 平日很忙。 她根本没精力注意到同校的男孩子们对她不断掷去的秋波。 实话说,她也不是很看得上这些男孩子们。 Kenny 不是第一位想与她交往的男生。 但却是第一位想尽办法要与她交往的男生。
为了盯紧 Natalya,他主动提出加入她所在的经纪公司。 倒贴钱也干。 Natalya 的经纪公司其实就是她妈妈登记备案的私人模特公司。 她妈妈就是她的经纪人。 听到有人想出钱加入她的公司,请她做经纪人,Natalya 的妈妈觉得很有面子。 能挣钱,何乐而不为?加上,Kenny 像是一块值得培养的料。
这边,Kenny 妈也没有反对。儿子这么高能量、爱折腾,想玩模特就由他玩去吧。 她根本没有觉得,自己这个做事无长性的儿子能够坚持吃苦做模特。 不过,她有些好奇,为什么儿子一定要加入一个听都没听说过的小模特公司? Kenny 说,一是费用较低,二是独家代理。 Kenny 妈最怕儿子胡搅蛮缠。 所以好奇归好奇,她没去深想。
一次,Kenny 和 Natalya 一起去为一个平面广告试镜。 结果,Kenny 被选中了。 Natalya 反而落选。 做模特,女生的机遇比男生多,之间的竞争也比男生要加激烈。 Natalya 从小到大多次遇到过落选的情景,她没有觉得十分地震惊。 Kenny 反而有些吃惊。 最初,他相信别人的分析,以为此次是因为他的亚裔面孔占了优势。 拍这个广告的模特,二个男生,三个女生。 其中四个是有色人种。 逐渐地,他意识到,当时不但他确实占了亚裔面孔的优势,还因为他会 “表演” 。 Natalya 从小走 T 台,时间长了,总摆在一幅冷美人的面孔。 Kenny 从小好动不好静,喜爱说唱打闹开玩笑,肢体多动,面部表情丰富。
自从发现自己确有 “表演天赋” 后,他认真地迷上了 “演戏”。 做模特,正如他妈的猜想,只是一个过渡。
因为 Natalya 加入了某学生戏剧俱乐部。 于是,Kenny 也报名加入了同一个俱乐部。Natalya 要演 Juliet, Kenny 就主动请缨出演 Romeo 。 结果,他混了个奇怪的 “最有潜质的” Romeo 的名声。 负责导演的老师对他大加称赞。一次 Romeo 的舞台经验,使他彻底迷上了莎士比亚戏剧表演。 为此,学校教英语的资深班主任老师同意,在他上大学时,为他写最好的推荐信。
消息传到他妈妈那里,Kenny 妈意识到,这个喜欢胡搅蛮缠的小儿子,还有认真的时候。如果你是认真的,我就给你找最好的辅导老师。 于是,Kenny 变得超忙,每天课外都要再上课:语音课、美声唱法课、 形体课、芭蕾 101 课、化妆课、整发型课、布景课 …… 早上六点去上形体课,晚上十点化妆课才结束。 这里是多伦多,有的是奇奇怪怪的 “课外课”,也有的是愿意倒贴钱的人。 为了培养自己有表演天赋的小儿子, Kenny 妈虽然离婚后发过誓要 “节衣缩食”,可是 “再苦,也不能苦了孩子”,不是吗? 她对教育的投资,仍然花钱如流水。
Kenny 现在唯一的抱怨反而是没有早点上 “公立” 学校:“ 我从小就不是读书的料。 为什么不能早点动手培养我别的方面的兴趣? 为什么非要学别的家长逼我上私立学校?” 这孩子还真是没良心。
到了高三第一学期结束,要报考大学时,Kenny 报考了几个大学的戏剧表演专业。从各方面的反馈看,他肯定能进入一个心仪的大学,像多伦多大学的 “剧场与戏剧研究” 系,假如他能顺利通过 auditions 。 当然,所谓 “心仪”,也只是他妈心仪某校,他只心仪 Ryerson 。
倒是一向比较内敛的大儿子 Kevin 成了妈妈的一块心病: Kevin 是她寄予厚望的家族产业接班人。 他是长子。 他的命运似乎就是接班。 他的专业也似乎只能是与经济管理有关的专业。
她家这俩儿子,从小数学成绩就一般。 虽然 Kevin 比他弟弟努力,但也一直是中等偏上。 知子莫如母。 Kevin 喜欢文学,清雅浪漫。 太浪漫的人,脑子容易糊涂,还真不适合搞经济管理。 像写有一手漂亮的 “瘦金体” 的那位北宋皇帝,是艺术上的天才,最后不是还是当了亡国奴? 治国不能浪漫,经济管理更不能太浪漫。
自从孩子们上了高中之后,他妈便开始为两个孩子雇辅导数学的家教。 试了几个,都不太满意。
到了高三重新分班后,Kevin 拒绝再请那些一个小时四十五元的,所谓 “有经验” 的家教老师。 这些老师们,有人已经退休,有人还在校教学。 可是普遍年龄偏大。 人,太负责,也就太严肃。 虽然是一对一的辅导,却常常搞得气氛令人窒息。 Kevin 怕这种家教。 他也拒绝去外面的补习班。 怕遇见同学,丢面子。
他请了本班的茅同学做家教。茅同学是他们朋友圈 “MAO队” 的队长,大哥般的好朋友。 由他来辅导,还可以打个 “学习小组” 的幌子。 同学之间互通有无,不丢面子。
茅同学在分班之际,拒绝去所谓的 “数学强化班”。 自己找到教务部,要求上 “核心班”。 又在拍了一大通马屁后,管理 Kevin 班的那位英语老师同意将他留在自己班上。 他死乞白赖地跑回高三混一年的根本原因,是要 “补学英语”。 在 Kevin 班上,像 Kevin 这样喜欢文科的同学不少,像 Kenny 这种喜动不喜静的学生更多。 在这种学生体里浸泡,学语言和当地文化,都会学得扎实顺畅。 “数学强化班” 留的数学和物理作业比 “核心班” 多出一倍,平时的小考不断。 在那种环境里,还真得好好学习。 就算自己的解题能力再超然,为了不掉价,也要多花点时间闷头做作业。 以他看来,那是浪费时间。 自己闹腾了一大场,放弃大学不上,非要到这种白人区的高中 “留级”,是为了 “学、英、语”。 是为了拿出一个像样的 ENG4U 成绩。 如果高三毕业时,还写不出一篇能得 A 的作文,那可不就真是 “ Much Ado About Nothing ” : 瞎闹一场!
当 Kevin 一提出请他为自己辅导时,他一口答应。 他要试着全程讲课用英语。 咱便宜,就是因为用英语讲题时,可能拎不清楚。 说不清楚时,你 Kevin 可要帮助咱纠正发音。 Kevin 心里叫苦不迭。
Kenny 却觉得这个建议好。 他是要学剧场表演的。 字正腔圆的发音是最起码的要求。 他愿意帮助茅同学 “提高英语口语”。 老茅一听,更乐呵了。 Kenny 的钱,好赚。 他根本不会认真学习。 人家每小时愿意出二十元,在你面前充大爷,为你纠正英语发音。此举大善!
“右” 弟总想赢 “左” 哥。 在上大学这件事上,他又赢了。 他将比哥哥早一年入大学。 进的就是他上过暑期表演训练营的 Ryerson University。
哥哥 Kevin 在高三的寒假后,申请大学时,漏掉申请 Ryerson University 的企业管理专业。 他糊涂: 挑错了大学,也挑错了专业。 他妈更糊涂:一心一意只盯着加拿大的顶级大学。 等到他意识到自己高三的六门必修课的成绩,除了英语外,刚刚够或可能不够,他申请的几所大学的分数线时,他很后悔没有报名 Ryerson University 。 这时,他已经错过了申请大学的截止日期。
他发现,他的六门高三必修课的成绩,完全可以保证他顺利进入 Ryerson 的企业管理专业。 他后悔没有弟弟那样的勇气,不挑学校只挑专业。 他也想对他妈妈说:“ 这是我上大学,我想去哪里上学,都该由我来决定。”
到了毕业季时,他面临两个选择:先去外地上大学,先进入自己不太喜欢的专业。 然后,再转学回 Ryerson 的经济管理专业;或者像许多当地高中毕业生那样 take a gap year (推迟一年入学 ),稳稳地进入自己心仪的学校里的自己喜爱的专业?
Kevin 选择了后者。
************